• 注册
  • 养生社区 养生社区 关注:5 内容:506

    居家防护生命线的构建,治未病思维依然是指导纲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养生社区 > 正文
    • 养生社区
    • 时间比较紧迫,社会上的防疫抗疫资源逐渐短缺。

      包括不仅包括,常规的医疗资源,甚至药店的中药材,尤其是常用的中药材,比如以前最常见的,也从来没有缺货的,也出现断货的诡异现象。

      可以看到,全社会的感染率和人们的恐慌心态。

      社会要保持良性的运转,一定不能出现挤兑的状况,这就像人体里面的血气体液输送出现瘀滞一样。

      居家防护生命线的构建,治未病思维依然是指导纲领

      有些部位,有些脏器,营养脂肪热量过剩,而有些部位,和经络循环通道,出现供应不足的症状。

      人体出现失衡,阴阳不协调,循环不流畅,过盛者,都会导致身体出现疾病。

      社会就是一个大的人体,出现以上的这些症状,必然就是病态的,都得医治,社会叫做治理,不叫治疗。

      这是同样一个道理的。

      在《黄帝内经》中,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居家防护生命线的构建,治未病思维依然是指导纲领

      通常来讲,“病”讲的是人体的疾病,“乱”指的是国家社稷的疾病,其实都是病,都是一个道理。

      新冠疫情,走到2022年的冬至前一天,居家防控是常态,也是主流。

      对很多人来讲,已经化整为零,就是每个家庭为单位,还有一些是个体为单位,其实现在的局面都是如此。

      就算是90多岁的高龄功勋院士,依然是存在着医疗资源匮乏的情景,更何况,每一个普通的家庭和个人。

      丢掉幻想,积极防控,正确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这就涉及到,未雨绸缪,也就是刚才讲的“治未病”“治未乱”的思维模式了。

      居家防护生命线的构建,治未病思维依然是指导纲领

      中国古代的中医体系,真是大智慧,以前小来小去,小打小闹,真的不在意这些话。

      而艰难的处境临到,大而可畏的日子降临,就知道这些话语是何其宝贵!

      治未病的思维就是,尽量不感染,减少感染,这个事情现在看起来很难,因为专家说了,大家都至少会阳一次。

      其实,现在的情况看来,很多人是阳了又阳,多次感染的。

      既然是多次,感染,就要减少感染次数。

      还有就是感染之后,重症的降低,和症状的缓解问题。

      居家防护生命线的构建,治未病思维依然是指导纲领

      总的来说,及时解表是有作用的,不管轻症重症,治疗一定要及时,而且是对症治疗。

      有些人得不到有效治疗,会持续发热不退,甚至反复发烧的。

      发烧的生理机制,就是人体的正气在对抗邪气(病毒)产生的热量。

      所以,发烧也反映身体的免疫系统,功能还正常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个烧要及时退,同时,也要及时的把病毒排出体外。

      敲黑板,病毒排出体外,这个才是杜绝后患,减少以后反复“阳”的可行性措施。

      居家防护生命线的构建,治未病思维依然是指导纲领

      这也是治未病的思路。

      治未病,还可以提前到还没有感染,还没有“阳”,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时候的防护。

      那就是,保持肺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脏腑功能,经络循环都要保持一个健康的状态。

      及时针对性的服用针对性的防治方,可以起到很不错的效果。

      有条件的人,还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比如该清热的清热,该补虚的补虚。

      这个在 现在的社会环境当下,属于高级防护级别,是非常奢侈的 操作,药材资源,医生资源都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基本上很少人有条件做。

      反正,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到哪步算哪步。

      当然做也不是乱做。

      本文就给出一定的方向感了。

      居家防护生命线的构建,治未病思维依然是指导纲领

      附:

      根据香港的不完全统计数据,约有10%的人是不会感染的,大部分是没有打过疫苗的,关于疫苗保护的言论和具体的情况,自己去留意身边的情况,自行总结吧。

      打疫苗是不是激发了高感染率呢?

      这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现在需要更多的反馈数据,就是打疫苗和没有打疫苗的感染率和重症率问题。

      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的数据反馈和支持。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