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城市和农村,代表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两种状态,两个极。
本文,采用乡村的说法。
县域经济则是城市乡村的分界线。
这些复杂的定义留给经济学者和专家吧。
我们能够说明问题就好。
很显然,中国三年来的新冠抗疫战役,都只是一次复杂的全方位城市战。
全面放开后,新冠抗击战役,才下沉到广大的中国乡村。
这些乡村,不仅包括广大的农村,泛指县域经济圈以下,依赖乡村经济生存的居民群体总称。
出乎意料,广大乡村并没有出现城市的疫情战况,甚至表现出来优异的成绩。
本来以为,物资丰富的城市和超级大城市,都如此不堪,广大乡村必定崩盘。
事与愿违,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坚韧,可见一斑。
村医,中草药,乡村厨房,大智慧和小智慧,交织在一起,形成坚固的农村抗疫防线。
在这里,葱姜蒜比“小刀割嗓子,大刀挖腰子,水泥封鼻子,电钻眼珠子~~”这些时髦的用词,更加实用。
在等死中求生,到处都是资源。
只要思路不落空,抗疫不放松。
反过来,中国乡村的抗疫,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原来,果真像当初“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政策”放开,就可以搞活经济。
当初蒋校长说,“这帮泥腿子要是能够成功,我脸面何在啊?”
真的很神奇,历史又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重演了一遍。
兴许,不久之后,就有诸多网红,通过各种途径来摘桃子,来掩盖乡村抗疫的优越性。
但是,人们必须承认,乡村生态的生命力。
振兴乡村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人们真的不知道怎么样搞,以为就是简单的搞房地产2.0就行了。
50年的智慧是不能覆盖五千年的文明内核。
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不能搞反了。
城市和乡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系统。
之前,人们习惯用高楼的高度来丈量先进性,之后,人们开始学习用文明的内核来丈量生态系统的优越性。
要冷静的想一个问题,这可是经过多年城镇化,千疮百孔所剩下的破旧不堪的乡村体系,来应对新冠狂潮,依然绰绰有余。
其生命力和生态系统的合理性,可见一斑。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