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润二月的话题,引起很多讨论,神秘色彩很浓厚。
随着清明节气的临近,天空弥漫着灰沉沉的气氛,有点碜人。
每逢这样的天气,在这个季节里面,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杜牧那首著名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遇见了闰二月,于是这种氛围愈发浓厚。
其实,今年的燥气很盛,燥化九就是全年的气候特征,整个春季基本雨水很少。
但是阴天的天气还是来了。
闰月是阴阳历法在互相运动,调整对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历法现象,或者说是一种记录方法。
这种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当然,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以及相关的文化辐射圈,才采用阴阳合历的纪法。
按照《圣经》的记载,其实犹太人也是采用阴阳合历的,这种历法在古巴比伦时代流行过。
但是系统的历法使用,现在只在中国传统文化圈里面。
阴阳合历的日历数据,其实就是整个太阳系,日月地球相对运动的一种数据体现。
其本质,还是天体运动,还是整个太阳系的状态。
如果能够Get到这个点,领悟到了,理解了。
就会明白很多传统历法中的讲究,其实是天体运动,是天象。
天体互相运动影响人类宏观活动状态,这个问题太玄幻。
天体运动影响经济吗?
这个话题现在也不要谈,我们要相信西方的科学界和经济学家才是唯一的标准。
但是天体运动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影响流行性疾病,这个话题,我可以稍微展开一下。
毕竟,健康是大家公平的面对,来不得半点忽悠。
遇见,闰月这种月份,两个冬至之间,有十三个阴历月。
也意味着这两个冬至之间,月亮圆了十三次,这是非常客观的自然现象。
但是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十二个中气:
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12个节气。
就是有一个阴历月,从这个初一到下一个初一之间,没有中气。
从2023年3月22日到4月19日之间,只有清明节气,没有中气。
3月22日是春分日,对应阴历正二月三十。
4月5日是清明节气交日,对应阴历闰二月十五。
4月20日是谷雨节气交日,对应三月初一。
所以,阴历二月置闰,阴历二月后一个月为闰二月。
所谓的这种没有“中气”的历法现象,到底怎么回事?
中气是什么?可以理解这是天地的中气。
那么,我们回归到人体之“中气”来理解。
这也是中医才会有这个概念的。
在《黄帝内经》中,六气标本中气的分配规律是:
少阳以火为本,以少阳为标,以厥阴为中见之气;
阳明以燥为本,以阳明为标,以太阴为中见之气;
太阳以寒为本,以太阳为标,以少阴为中见之气;
厥阴以风为本,以厥阴为标,以少阳为中见之气;
少阴以热为本,以少阴为标,以太阳为中见之气;
太阴以湿为本,以太阴为标,以阳明为中见之气。
故曰: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
(《素问·六微旨大论》)。
少阳相火为本,则中气在厥阴。
阳明燥金为本,则中气在太阴。
太阳寒水为本,则中气在少阴。
厥阴风木为本,则中气在少阳。
少阴相火为本,则中气在太阳。
太阴湿土为本,则中气在阳明。
这是三阴三阳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互为表里的规律。
所谓二十四节气的“上气”和“中气”,规律也是差不多的。
中气可以理解为地球之气,上气就是弥漫在地球之上,人类活动这个大气层,站在地球上,哪里都是上,古人是知道地球的概念的这点就不多扯皮了。
原理就是这样。
一旦出现没有“中气”的现象,无论在天地,在人体,都是会出现相应的病态。
容易出现一些不健康的状态。
从气候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那么,碰见这样的气候,是不是该谨慎点处事呢?
该休息就多休息吧,急也急不来,还容易出现一些计划外的状况。
今天就分享这样多。
我们本着科学精神来讲传统文化和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健康问题。
深入浅出,简明易懂,趣味分享!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