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养生社区 养生社区 关注:5 内容:506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养生社区 > 正文
    • 养生社区
    •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华夏中医人      来源 :扎针埋线治疼痛  2023-08-29

      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简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中医承载着中国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的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中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纵观整个中医理论体系,可以归纳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中医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现代人对健康养生也日益重视,但为什么人的寿命还是不长呢?

      归根到底,是阳气的问题。-《黄帝内经》首页就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与日光明”

      什么是阳气呢?

      所谓的阳气,就是指“卫阳”或“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皮肤表层(腠理),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

      有一分阳气,即有一分生机。人的智商、生长发育、抗病能力,甚至意志的坚定程度、思维的快慢等,都跟阳气密切相关。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中医先贤将阳气形象地比喻为天上的太阳,同时也借此说明其对生命的重要性。

      大家想,如果天空中没有了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

      人要是没有阳气,就跟天上没有太阳是一样的结果,连生命都岌岌可危,还谈什么长命百岁。

      有的朋友会问,既然阳气这么重要,那么它到底对人体生命起着哪些重要作用呢?

      阳气对于生命健康的重要作用,首先表现在其温煦作用。

      阳气就跟太阳一样,“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了阳气也才能身体暖暖和和的。这种温煦的功能是能看见的:有些人就很怕冷,有时甚至在盛夏酷暑的时候都还觉得身上冷,我们通常就会说这些人“底火不够”“阳气不足了”;相反,有些人就不怕冷,别人都穿两三件衣服了,他可以只穿件单衣,这种人我们说他“阳气旺”。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阳气可以温煦人体,还能温养人体,看看自然界,春天夏天,日照充足,气候温热,动植物活动能力强,生长迅速,但到了秋冬,天寒地冻,万事万物也就萧条萎靡,植物就枯枝败叶,动物就潜伏冬眠。人也是一样,人有了充沛的阳气才能够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身手敏捷,身体强壮。”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有些人,成天精神萎靡,说话走路都觉费力,这就是因为他体内阳气不足,不能起到主导人体的作用。

      阳气温养人体,这个养的作用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呢?

      这就涉及阳气对人体另外两个重要的作用,即中医所说的“气化”和“推动”。

      阳气的气化作用,简单地说就是“阳气有使物质发生变化的功能”。在自然界,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在太阳光热的作用下,地上的水被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聚在一起,形成云,云中的水逐渐聚集,体积增大,最后又可以变成雨下下来。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在我们人体,阳气的气化作用与之类似,用现代的思维来看,新陈代谢是比较直观的体现,人体新陈代谢就是靠阳气气化作用来维持,吃进去的东西、吸进去的气,在气化作用下变成可吸收利用的物质进入人体,又在体内气化作用下合成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充养人体,同时分化出无用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离开了阳气的气化作用,人的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了,人的生命也将停止。

      什么是阳气的“推动”作用呢?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很多组织器官构成的,我们感觉器官的灵敏度、肢体运动能力、精力的好坏,都源于阳气的推动。人体水谷的运化,精、血、津液的生化输布及代谢产物的传送排泄,也都需要依赖阳气的推动得以实现。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除了以上的作用外,阳气还有“卫外”和“固密”的作用。

      什么是“卫外”呢?我们都知道大气层,大气层对地球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了大气层,外来的有害物质,如紫外线等,就不能顺利地到达地球。要是没有这层大气,光是紫外线就能导致地球生命灭绝,大气层的这种作用就是“卫外”,而我们体内的阳气也有这种作用。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什么是“固密”?我们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都经历过冰柜冰箱还不普及的年代,那时候无论卖冰糕热食,都用一个箱子把东西装起,然后用棉絮包盖起来,冬天热食不容易冷,夏天冰糕不容易化。这层棉絮发挥的作用就是固密,阳气对人体也有这样的作用,可以维持人体内部的温度恒定。

      广博而精深的中医发展到今天,扶阳医学成为其中一支有力的理论派系,其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十年来,学习扶阳医学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那么究竟什么是扶阳医学?为什么要扶阳?

      扶阳,顾名思义,与扶持“阳气”有关,那么“阳气”又指什么呢?阳可以理解三种“能量”:热力、动力和抵抗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习俗都是喜欢阳气的表现,例如:喜欢热闹喜庆、喜欢向阳的房子、强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等等。而扶阳医学的核心主旨就是:防治疾病,需养阳气。

      清末名医郑钦安是扶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奠基人,他主张“阳主阴从”论,认为在人体生命活动中, 阳气占据主导作用。郑钦安善用卦象来阐释中医理论,他在著作中称:“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可见扶阳理论以阳气为重,它与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一脉相承,“精神属阳,肉体属阴”。阳指人体的能量,而人体的生长与壮老,与阳气休戚相关:“阳强则寿,阳衰则夭”。

      阴,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阳,是指看不见的无形的能量。扶阳,就是去保持住这种支撑生命发展的能量,扶阳医学可以诊疗所有病症。扶阳的理论来源,与易经、伤寒论、扁鹊心书都有渊源。例如,扁鹊心书开篇就提到“须识扶阳”,而伤寒论也是围绕因阳不足而治“寒”的医学经典。再往前追溯,从伏羲、神农的上古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关于生命、阳气和大自然关系的一些基础理论。扶阳医学与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取其精华。

      扶阳医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汲取来节气、阴阳、气血等经典学说的重要观念:

      中医最初是通过天文历法来研究气候、物候和病候的,《素问·病能论》里说:“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 因此,中医五运六气的辨证,就是时间医学,按现代的说法,其本质就是生物钟。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而扶阳医学认为,一天内阳气的运动可以视作一年四季的浓缩。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日春,9点到15 点为日夏,15点到21点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一年的24个节气也可以缩略到一天之中: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等等,因此,一天的活动要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规律。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例如,春主动、主醒。5点是惊蛰,人体阳气开始涌动。早起的人阳气就能升发,人就不困乏。不能早起的人缺乏精力,睡得越多反而越累。因此,扶阳提倡早起早睡,晚上不睡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封杀阳气。

      阴阳学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阴阳的最初含义很朴素,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老子《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负阴抱阳”,就是面对阳面,背对阴面。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后来,“阴阳”引申为气候的冷暖、方向的上下、状态的运动和宁静等。阴阳学说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对于人体而言,中医认为,功能为阳,物质为阴,运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如果阴阳不协调,那么人体便会出现疾病,如“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基于阴阳学说,扶阳从阳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其重要理念就是“阳主阴从”。扶阳不是一味强调“阳”,而是以“阳”为主,通过扶阳达到阴阳平衡,治疗疾病。

      扶阳是从阳的角度来看万物的,《周易》中有句话:“天行健,天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就是说,“坤卦”是围绕“乾卦”来进行运转的,这是“阳主阴从”的历史渊源。

      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不管外面流行什么样的病菌,他都不会生病?就是因为他体内的阳气非常旺,只要阳气旺盛,疾病就很难生长、发展了,所以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邪气拦在身体之外。

      反过来,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群人,他们坐着时弯着腰,说话声音低沉,稍微活动就汗流不止,动不动就感冒,输液是家常便饭,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被各种疑难杂病、重病或慢性病缠身……这些基本上都是由于阳气不盛所致。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中医认为,五脏元气通畅,人即安和、健康而没有疾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说:“至于疾病之人,若元气不伤,虽病甚不死;元气或伤,虽病轻亦死。” 其实,这种元气就是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而阳气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扶阳强调支撑元气,它无形无量,是天地人能够相通的介质,人体的生存发展主要依靠它。中医认为,气遇热则流动发散,遇冷则凝结沉淀。如果热气不断上逆,垃圾就会在人体通道狭窄处沉淀,形成被看见或被检测到的病理产物。按浓度来看,最浅的是正常的组织液,中医叫津液。再浓就变成痰湿(例如血脂、油脂、胆固醇),继续浓缩成为瘤,根据软硬分为粉瘤、良性肿瘤,最严重的是恶性肿瘤,最后还会浓缩成骨质增生等等。

      当太阳升起,人体内的气从两腿中间沿着腹部向上升起。太阳上升,温度升高,热能释放,人感应到了,体内热能也跟着释放,功能开始发挥运作,表现为“苏醒”。日上中天,就是能量释放上升到最高点,阳气走到头顶。太阳下降,能量收藏,阳气从头顶向下,沿着脊背下降,人渐渐进入睡眠状态。这个升降的过程,必须经过一个通道,就是人体中间,对应到里侧,就是脾胃通道。当胃寒时,通道收缩闭塞,就会表现为想睡懒觉,即使勉强起来,整个早上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晚上,气降不下去,就会表现为失眠多梦,烦躁焦虑。所以,失眠的机理是胃寒,解决通道收缩问题,失眠就解决了。中医强调,即使天气再热,睡觉也一定要用被巾盖住肚脐眼,避免寒气直接进去。

      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只是不舒服,还不到某种病的程度,叫“未病”。因为这是在无形能量层面的功能失常,物质没有变化,物理手段很难检测到。例如,当患者确诊癌症之前的两三年,中医就可以推测机体存在异常,并截断病情发展。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在阳气未衰之前,未病先防,通过中医疗法保持阳气不衰,因此,中医扶阳是提倡早预防的,例如三伏扶阳,贮阳健身,冬病夏治等等,将养生扶阳之道提早开始。

      21世纪的人类社会,面对更加严峻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对人体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带来更大挑战。太阳的活动呈周期性变化,中医学认为,从古至今的气候、物候和病候变化可以用五运六气学说去解释,未来[3]的趋势也可以推测。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五运六气学说将五运和六气与天干地支相配,天干地支是古代用来纪年的,根据这种算法,整个气候、物候和病候的周期是60年。

      解密扶阳——阳气决定生老病死

      《伤寒论》约成书于公元219年,记录着张仲景所处时代的临床用药经验,如今距《伤寒论》成书约1800年左右,大概是60年的30倍。张仲景运用的处方和他创立的食疗方,很多都有扶阳作用。因此,在当下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当重视扶阳是符合天时的。

      除了五运六气的推算,现代社会的种种环境也为中医扶阳提供了运用实践和发扬推广的“土壤”:

      由于主客观因素,母亲怀胎时准备不充分或受影响;

      嗜好生冷寒凉的饮食风潮;

      滥用抗生素;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内卷”不停;

      熬夜党盛行、作息失调常态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污染威胁全世界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由此可见,阳气决定人体的生老病死。要想有一个结实、强健的身体,我们就要在“阳气”二字上做文章。

      只要阳气足,我们就可以不怕生病,不怕衰老,再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医生能做的,只是用针用药调动人体的阳气,复活人体的自我修复功能而已。

      如果懂得固护阳气,培养阳气,那么,我们可以毫不惭愧地说: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

      我们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也在逐渐地衰弱。如果老年人所占的比重更高,那么整个社会阳虚的人也更多。看看医院的人满为患,里面排队就诊的,很多是银发一族。而扶阳能够给生命增添动力,延缓衰老进程,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痛苦,同时也能为社会节约相当大的医疗开支,于国于民都有好处。

      总结:

      中医历史悠久,扶阳传承百年;

      扶阳源起易经,融合阴阳、五行和节气多种学说;

      恰逢天时,扶阳有益诊治“现代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