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医患之间存在着层层的沟通障碍。导致在诊断病情,分析病因,勾勒病症全貌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误解,耽误进一步治疗。
医生会过度的采用专业性术语,不够通俗化,不够形象的向患者分析解说。
首先,患者在向医生表达症状的过程中就出现诸如此类的障碍:
1、医生,我头痛,该怎么治疗?(请问你是男是女?你多大啊,早上化妆搞得两颊白里透红的,很难看出来耶。)
2、喂,皮肤干燥怎么办啊?(请问痒的是哪个部位啊,干燥痒不痒?大便什么情况?会不会口干,西医会叫去查个血常规都有。)
3、有没有人会治疗心口痛啊?(请问失恋后,还是吵架后,还是大病初愈啊?是男是女,是老是年轻?)
总而言之,喝医生交流,整体的情况不外乎是:
第一次:(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第一次的。)
第二次:(很多情况彼此了解了,有待进一步交流感情。)
第三次:(第二次的升级版。)
…
…
…
第N次:(你们这样的医患关系,估计无话不谈,成为老朋友了吧,你教医生做生意,医生教你做医生了吧?)
那么第一次遇见这个医生的时候,是缘分,天造地设,你们遇见了,总得需要来个自我介绍吧
1、是男是女(性别)。
2、是老是少(年纪)–我们医馆的特色是,知道出生的年月日,对推算先天体质更有帮助。
3、发病的基本过程(现在多难受啊,什么时候发现不舒服,什么时候轻松点,什么时候又严重了,吃过那些药,看过那些中西医等等,简述之。)
敬告:没病最好别找医生,伤钱的。
4:还有最基本情况:胃口情况?二便情况?
补充:这个最基本情况是最重要的,本来还包括睡眠情况,如果一个人吃得好,睡得好,基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还有大小便情况,统称二便,做为一个人,尤其是身体出现病症的人,最好是观察下自己的大小便情况,然后把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告诉医生知道,如果有专职的保姆,就叫保姆帮您留意,也是可以的。
还有一点:如果有脉诊信息,医院的检查报告资料,请及时拍照发给医生。
我们基于网络分析的模式,舌苔照片是很方便,也是很重要的信息,而且它很直观、方便,感谢智能手机的普及,这个是大家的福利。
这个是第一次遇见医生必须要告诉医生知道的。
有一类信息,不管你见过医生多少次,尽量不要说,比如:
医生我感觉我是心肾的问题,对吧?
医生,我是不是肝肾不足?
我是不是,肝犯脾?
我是不是不严重?
我是不是没事?
我是不是太严重了?
我会不会?
…
…
…
这些等等,
说了这么多,希望您每次见到医生都不要去说,结论式、猜测的话语,尽量不要说,描述我感知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情况就好。
还有一些话:
医生:你医术行不行?(不信任ta就别去找ta,简单!)
说了这么多,觉得混乱,如何表达呢?有没有大原则:有。
就是:我看见的,我感觉到的,我闻到的,我听到的,客观现实情况。
必须说,说情况,就行。
以上是第一次,找这个医生该做的事,该说的话。
那么第二次,找这个医生,应该是认可ta了,那么,年纪,性别,何许人等,就不用说了。
经过第一次诊断,甚至开药,服药,外用都好,治疗过后有哪些反应,哪些效果,或者没有感觉到明显效果,这些必须首先反馈。
同时,舌苔照片,脉诊资料(第一次后的检查资料),胃口情况,作息睡眠,二便情况,也要及时告知。
第二次会了,表达清楚了。
第三次应该就更加明白了!
以上这些我建立在你们的医患关系良好的基础上,进行导引式的表达!
祝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