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粒子理论对很多人来说,估计还是比较新鲜,但是只要人们多去思考和对照,就会反应过来,这个说法有点道理。
可咸可淡,雅俗共赏。
粗浅来感性理解,结合日常生活的一些经验,想想也是这么回事。
如果结合时髦的量子物理理论以及波粒二象性来理解,也是有板有眼,中规中矩。
时间粒子性特征,日用而不知,
其实对人们的影响是很深刻的,比如一天,一个月,一年,一年一岁,按月按年发工资,结算等等。
凡是有天文基础的时间粒子单位,都是人体生物钟的反映。
时间粒子理论,把人们关于时间阶段性的理解,拓展到时间的粒子性,也就是气泡闭环模型来理解。
其实时间是周期性的,比如现在是处暑节气。
经过一年之后,或者一年以前,这个阶段的十五天里面,还是处暑节气,天文数据上,日地的相对位置是大致相同的。
重复一点:凡是有天文基础的时间粒子单位,都是人体生物钟的对应关系。
这是天人合一论,也是时空全息理论的基本知识点。
时间的流逝更像一个气泡,它是圆周的,S型走向的,周而复始,走了一圈,回到原点。
这种时间粒子的气泡结构,是大的周期气泡包含着小的周期气泡。
气泡之间是有间隙的。
一直到最小的时间尺度和物质世界的尺度是相对应的,就普朗克尺度。
现代物理学中有很多理论,像弦理论和M理论等等,都证明了时间的粒子性,证明时间是间断的、离散的,
并且普朗克时间就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时间是具有量子学的特征,科学发展到量子理论时代,时间的粒子特征和量子态是必然的发现,只是人们的接受程度问题。
在宏观领域中,一切物理量的变化都可看作连续的。例如,一个物体所带的电荷是e的极大倍数。所以一个一个电子的跳跃式增减可视为是连续的变化。但在微观领域中的离子,所带电荷只有一个或几个e,那么,一个一个电子的变化就不能看作是连续的了。
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了“量子化”的概念。像这样以某种最小单位作跳跃式增减的,就称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
突破普朗克尺度的世界,那是真正的另外一个世界。
镜面效应
既然时间和物质世界是相对称的两个体系。
那么就存在一个映射,也可以机械化地简单理解为存在一个镜面,超镜面。
注明:谦和既济团队在多篇文章,写到河图洛书是一个超镜面数理模型。
直观来讲,存在这样一个超级镜面,把物质世界(空间,一切有形,可度量的)通过镜面投影到里面。
而镜面里面的一切尺度关系,就是我们的时间。
镜面里面的时间显示的数理关系是正则的,和天文关系,人体的生物钟是息息相关的,是可度量的。
同时,由呈现量子化的,具备波粒二象性。
镜面里面的时间体系数理关系,就是现实物质世界的数理关系。
如果能够改变镜面里面的时间关系,就能够改变世界。
这就是所谓的超时空。
或者在时间气泡的间隙里面进行干扰,物质世界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超常识的。
有些变量改变了,就是把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关系都改变了。
(图源:纳米教育)
比如,改变了处暑的根本时间矢量,就改变了过去所有处暑阶段和以后任何一个处暑阶段的特征。
这个现象,太挑战世界观了,点到为止。
镜面效应,就像人照镜子,镜子里面的影像就是时间,而镜子外面的人,就是物质世界的一切存在,空间的全部要素。
时间的周期性特征,在传统中医方面是有很大用途的,其他的领域就看能够用到多少,参考多少了。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