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既济团队,思路掉线了吗?
怎么可能?
最近几天,全国各地关于新冠BF.7毒株的强传染性,可谓令人谈疫色变的地步。
根据10月10日,深圳卫健委公众号消息:
韶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书剑介绍,BF.7进化分支比其它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力、扩散性及逃逸性,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而且BF.7的感染者以无症状患者和轻症患者居多,因此很容易“潜行”在人群中,难以发现。
其实,本次新冠的BF.7毒株强传播特征,更像一场“巧合”。
寒露节气,全国刮起一股一秒入深秋的模式,大部分地区24小时降温10度以上,是气象奇观,反正不是年年有的事情。
当然,新型变种BF.7也不是为了降温而来,而是北半球的大降温,创造了传播的有利条件。
说到这里,顺便脑补一下欧洲的场面,如果新冠病毒没有人种偏好,那么今年冬季的欧洲,就是多重打击了。
那么,大家不由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寒冷气候环境,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呢?
简单的道理,大家想想海鲜是如何保存的。
低温又保持病毒的活性,多么方便的载体。
但是,寒性病毒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发病时候不够迅猛,寒性的生物,寒性之品,往往都比较敛藏,这个季节和环境,人们是不喜欢干仗的,最多打打嘴炮,参考东北人。
2003年的非典完美的停止在夏至节气来临之前,就是由于寒性的偏向太强。
在德保小王子的努力下,新型冠状病毒,满血回归,在很大程度上,修正了单一寒性的不足,就是既能在寒冷环境中传播,又能在温热的环境中传播。
毕竟,像非洲埃博拉那样的疯狂,才是德保王子的期待值。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耐寒性,是新冠的天然优势啊。
还有那些什么冰冻海鲜市场啊,都是天然的宿主选择。
现代医学和现代的军事学,都喜欢搞靶向,精准打击,冰冻海鲜够精准了吧。
至于,近期全国各地新冠BF.7毒株的强强传染性,遍地开花的场景,还是目标清晰的,就是那一场2022的美丽之约,想想近期有哪些大事发生,前因后果,基本就很清晰了。
如果有人还提什么良心和道德。
那么换位思考一下,人家的美金都变成美铜和美铁的时候,国体面临崩盘边缘,这个时候,计较良心道德一斤多少钱,有什么意义呢?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