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后咳嗽,中医对症治疗表在此!建议收藏!
张胜兵中医 张胜兵中医 2023-01-04 09:55 发表于湖北
病案收集中心
如果您也想分享自己的病案或者曾经的医案,并且想要得到张胜兵老师的解答,可以联系助理,一旦被采用,将会得到张胜兵医生的亲自解答,并获得张胜兵医生亲笔签名书,期待收到您的医案(不用担心,全程隐私)。
阳康后咳嗽不止
01
图片
目前大多数轻症“小阳人”都已经成功到达了恢复期,这一时期大多数人的普遍症状为咳~咳~咳~~!!!而不同体质的人,咳嗽的症状也是各不一样,有人咳嗽无痰,有人咳嗽有痰,有人是黄痰,有人是白痰,有人是浓痰…
不同的人咳嗽的症状不同,轻重程度不同,都是不同病理病位的表现,也因此我们需要认真仔细的辨证,搞清楚究竟什么导致的!
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家分辨自己的证型,武汉庸胜堂张胜兵医生团队整理了有关咳嗽的中医辨证分析表,以及咳嗽的针灸治疗法与治疗咳嗽的中成药大全。
中医对于咳嗽的认识
01
图片
首先,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病证的一个症状。今天讲的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现在的新冠肺炎、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以咳嗽为主症者都参考本病证进行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可与本病证联系互参。
咳嗽的中医历史认识
01
图片
《内经》对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证候转归及治疗等问题已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述了气候变化、六气影响及肺可以致咳嗽,如《素问·宣明五气》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素问·咳论》更是一篇论述咳嗽的专篇,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了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的发生。对咳嗽的症状按脏腑进行分类,分为肺咳、心咳、胃咳、膀胱咳等,并指出了证候转归和治疗原则。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不仅拟出了不少治疗咳嗽行之有效的方剂,还体现了对咳嗽进行辨证论治的思想。
隋《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内经》脏腑咳的基础上,又论述了风咳、寒咳等不同咳嗽的临床证候。
唐宋时期,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和剂局方》等收集了许多治疗咳嗽的方剂。
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明医杂著》指出咳嗽“治法须分新久虚实”,至此咳嗽的理论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际。
咳嗽的病因病机
02
图片
咳嗽的病位,主脏在肺,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所生的病邪,皆侵及于肺而致咳嗽。
外感咳嗽病变性质属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其病理因素为风、寒、暑、湿、燥、火,以风寒为多,病变过程中可发生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病理转化。
内伤咳嗽病变性质为邪实与正虚并见,“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咳嗽的病变脏腑不限于肺,他脏有病及肺亦可导致咳嗽:肝火犯肺,或脾失健运,痰湿蕴肺,皆可致咳嗽。
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其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中医治咳嗽的辨证论治
END
文源:https://mp.weixin.qq.com/s/dS5ync__8NeaYRedIR8L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