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写的《伤寒论》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由历史背景因素决定
华夏中医人 隐士申子源
2018-05-27 01:32
不少人学习中医到了一定时间以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古今出现过不少优秀著名中医,为何只称张仲景为医圣?
提到这一点,我们无意否定历来古代医家的丰功伟绩,我们只是稍微重点的表扬并且肯定张仲景的功劳而已,顺便称赞一下《伤寒论》在传统医学中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推动力。
张仲景,写了一本很牛的书《伤寒论》,系统的把之前的中医体系,进行规范统一,
并且做了很超前的处理,就套用条辩模式,说白了就是一种防痴呆处理。
就算后代的人智商越来越低,不勤快学习,悟性也差,
都可以从事医疗活动。
至于思想境界是否能够达到更高,那么有空的时候,精力旺盛的年轻中医可以搞一搞业余兴趣。
至少在基本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上,要发挥一个螺丝钉的基层精神。
生产线上的工作人员,需要去理解高深的物理定律吗?
不需要,更多是看板操作,点焊要点好,扎针的技术好,比空谈理论的老教授来得实际,
老百姓拔完水罐,可是要继续干活的啊。
挑水,砍柴什么的,事情多的是。
到了汉朝,基本上儒家独大的社会人文体系,也是有很大的苗头的,
可以说,选择儒家作为社会的主流学术体系,是历史的选择。
这种事情不是说,那个朝代的君主,想选择道家,道家就是一哥,想选择法家,法家就是一哥,想选择墨家,墨家就是一哥,不可能的事情。
用现在主流的历史观看问题,叫做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群体的智慧结晶。
孔子所创的儒家学派,顺应了历史潮流,一家独大。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张仲景,上古中医的一些巫术内容,符咒,法术,还有一些不是儒家正统可以接受的中医内容都抛弃掉了。
甚至,关于在汉朝之前就很完善的经络理论,张仲景只是选择性的运用了一个三阴三阳的大框架。
名以食为天,还是喝中药汤来得实际。
针灸这些事情,已经不会再像《素问》《灵枢》等书去通篇大论了。
去巫术化,这个事情,张仲景还是做的很彻底的。
甚至关于阴阳五行这套现代精英分子,争相抛弃的理论框架,张仲景也是很少触及的。
就用三阴三阳来辨证。
还有那些二十四节气,八九七十二变化,九九八十一章节的做法,张仲景也做了很隐晦的处理,大概就是说,我把这些系统隐藏起来,你们对照汤液法,辅行诀等书,还有一些铁板神数之类的算法,能够看得懂就看。
看不懂,好好就在流水线上做一个读条辩,看提示板,治病救人的基层医生,也是挺好的事情。
欢迎关注隐士申子源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