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是华夏先祖至少300年天文观测的智慧结晶
原创 明堃姜 56七八 2020-02-11 00:32
五运六气,乃自然天道。
医者,巫也;巫者,通天地之学者也。
01
运气学,即五运六气学的简称,五运六气是探讨星体运行而引起自然气候、物候周期性规律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一门学问。
“五运六气是华夏先祖至少300年天文观测的智慧结晶”,此结论是笔者近年来习读《黄帝内经》的一点心得体会和小小的发现。运气学在《黄帝内经》中共有七篇大论,《天元纪大论篇》是总括整个运气学的一篇纲领性文章,笔者的发现就隐藏在这篇大论之中。
《天元纪大论篇》里,鬼臾区在解释“五气运行”的问题时,明确表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李阳波先生说,中医里面任何一个概念,都要考虑到宇宙的演化问题,都要跟物质的组成、生命的起源发生联系。鬼臾区引用《太始天元册》中的这段话就涉及到“阴阳”、“刚柔”、“幽显”、“生化”等概念的来源。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地球上阴阳、刚柔、明暗、寒暑等自然现象,及万物的生长变化,都与北极九星、太阳、月亮、五星的运行息息相关,甚至被其所统帅。
哲学中有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记述,表明华夏先民从天文学的科学角度回答了“我从哪里来”这一终极哲学问题。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很多研习易学或其他术数的学者常常喜欢引用这段话,但与这段话同等重要的“臣斯十世”四字却往往被忽略掉了。
02
中国中医科学院杨力教授指出:“若把《黄帝内经》喻为皇冠的话,运气七篇则是镶嵌在皇冠上的明珠。”龙砂医学流派传人顾植山教授则进一步表示,五运六气不仅仅是明珠,而是整个中医学的基础和渊薮。
那么,搞清楚了五运六气的来源问题,一定程度上就等于解决了中医理论的来源问题。下面一起来看“臣斯十世”四字。
先看“臣”字
此处的“臣”字,指黄帝的天师鬼臾区。古代的天师,通俗的解释即太医、老师,笔者认为,天师一词则不应局限于此,从运气七篇所讨论的内容来看,天师应该为天文学家或历算学家,因为五运六气本身就是一种天文历法。
鬼臾区其人,除《黄帝内经》,《史记》《汉书》两书中有零星记载。
《史记·封禅书》云:“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又曰:“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史记·孝武本纪》:“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汉书·艺文志·兵阴阳》有《鬼容区》三篇,颜师古注曰:“即鬼臾区也。”
《太始天元册》一书,始见于《黄帝内经》,后世无传,且在运气七篇大论中仅出现两次。一次为鬼臾区上面引述的这段;另一处引述在“五运行大论篇”中(如下)。
《黄帝内经·五运行大论》: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图片来源网络
资料显示,《太始天元册》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古代中国天文学方面的珍贵文献。
再看“世”字
世,《说文解字》:“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亦取其声也。”《说文解字注》:“三十年为一世。论语。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孔曰。三十年曰世。按父子相继曰世。其引伸之义也。”
世 篆书
世,时间单位,三十年为一世,引申为世代之义。可参看拙文《【庚子年•立春•观气录】武汉肺炎有转机,岁候堪忧》中的相关介绍。
一世为三十年,那么十世就是三百年。一个甲子是六十年,三百年代表五个甲子。五运六气的一个完整周期即为六十年,那么五运六气中为什么要用“世”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呢?
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把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的运气时相排列一遍,就能发现其中的原由。原来,在一个甲子中,前三十年的运气与后三十年的运气是相同的,比如甲子年:中运为土运太过,司天为少阴君火,在泉为阳明燥金;而后三十年的第一年甲午年运气:中运为土运太过,司天为少阴君火,在泉为阳明燥金。两年的运气相同,所不同者就是“子”与“午”的差别。(有心的朋友,不妨在纸上排列一遍。)
在同一个圆形轨道周期中,“子”与“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拙文《鼠年、蝙蝠与冠状病毒》有相关叙述),只是位置不同而已。笔者推测,在六十甲子中,虽然甲子年与甲午年运气相同,但本质上有别的原因,可能是这两年地球在更大的天文范围(比如太阳系之外的银河系)内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导致的。(这就是民间流传的俗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天文学依据。)
《天元纪大论篇》中的另外一段话(如下)同样证明了“一世”与“一甲子”的区别。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天元纪大论篇》)
十五天一气,一年二十四节气,三十年为七百二十气,六十年为一千四百四十气。一世三十年七百二十气为一纪,虽然与后三十年运气相同,但并未完成一个完整的天体运行周期,因此需要一周六十年一千四百四十气方才回到新的原点,“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最后来看“斯”字
斯 金文
斯,《说文解字》:“析也。从斤其声。《诗》曰:‘斧以斯之。’”
斯,即分析之义。“臣斯十世”,说明五运六气是鬼臾区、岐伯等天师(古代的天文学家或历算学家)至少分析了在其之前三百年的天文观测记录的基础上而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
《论语》: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巫医,是今天医生的鼻祖,义为具有沟通天地阴阳两界本领为人治病的专业人士。
孔子引用当时南人的这句话,大略可以证明两件事。
第一,学医至少需要三十年天文学的经验积累,这样才能明白一个运气周期与自然环境和人体的相互关系,如果没有这个恒心,则不可以做医生。
第二,古代的巫医是具有占卜预测本领的,而这种本领的获得,则来自于天文历法。
顾炎武也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至少在孔子生活的时代,通晓天文是巫医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03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孟庆云教授研究称,五运六气自立学以后,从三国到唐初的500年间,未能很好地传承,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形式和取义上都近似纬书”,备受封建帝王的打压。到了唐朝,道士王冰得见秘本而将其增添至《黄帝内经》中,使运气之学又重见天光。
运气学之所以不受帝王待见,无疑是因为其具有预测性,而且准确度常常令人惊讶。民间精通此术者,言人生死,常有奇验。因此,这门学问在学术界争议不断。
了解民间天文奇人栾巨庆的朋友或许不会对五运六气的内容有所怀疑。栾巨庆与祖父栾来宗二人凭借仅仅100余年锲而不舍的天文观测经验,就能精准预测地震及10年后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更何况具有至少300年天文观测基础的五运六气学说。
天文奇才–栾巨庆
栾巨庆(1925– 2016):内蒙古森工集团的退休工人。
他继承祖父40年的观测研究成果,自己又持之以恒地观察星象、对照气象66年,执著地研究天文与气象的关系。祖孙两代人经过100多年的苦心钻研,栾巨庆终于发现,行星、月亮的一定位置和组合阵形,可以对地球一定纬度的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他把这种天气预报方法称之为“行星对应区”预报法,并应用该方法成功地预报出新中国成立以来10次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中的9次,其中1999年长江特大洪水他提前10年就作了预报。
关于奇人栾巨庆,感兴趣的朋友可参阅知名媒体人佟佩先生二十年前的报告文学专著《栾巨庆猜想》一书。不过,佟老师告诉笔者,该书已近绝版,目前其正在重写此书,全书约25万字,预计今年出版。想了解栾巨庆其人其事者,欢迎给本微信公众号(56七八)留言预购,共同助力佟老师重写此书。
写到此处,突然想起了离我老家不远的潍坊市寒亭区双杨镇华潼村的村民栾来宗和他的孙子栾巨庆。栾氏祖孙是有名的“星痴”,穷毕生精力研究太阳系五大行星运动轨迹和地球气象,地壳运动的关系,并写出了《行星与长期天气预报》、《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两部专著,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
两个朴素的农民,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吃着地瓜干喝着凉水,能有如此高远的目光和辽阔的胸襟,并且在神秘莫测的天文学领域仅仅靠着悟性和肉眼的观测就获得了丰厚的知识,的确令锦衣玉食者汗颜。在爷爷栾来宗的时代,潍坊出过很多举人和进士,其中获得了高官厚禄者也不少。但从对人类的贡献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他们加起来也比不上一个乡巴佬栾来宗。他们的眼睛望着金银财宝和官帽上闪烁的顶子,栾来宗的眼睛却在仰望着灿烂的星空。
——莫言《望星空》1994年8月28日于高密
图片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西方医学的传入,利益集团的操控,使古老的中国本土医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中医的科学性一直饱经质疑,并且几尽废除。
中医与古代天文学密不可分,如果说中医不科学,则无异于在否认天文学的科学性。请问,天文学是迷信吗?
费秉勋先生曾言:“实质上中国屡屡为列强所败,丧权辱国,原因不在文化而在制度和弊政。”实为洞彻之见。愚以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中医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之所以一直饱受争议,皆受弊政之累。
呜呼哀哉,中医何辜,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何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