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规律总纲,阴阳八卦理论是非常完善的体系
华夏中医人 谦和既济loonta 2023-10-28
月相是指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变化被称为月亮的位相变化,通常被称为月相。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能看到整个月球被太阳直射的一部分,形成了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时是朔月。而当我们首次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我们称之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形成了上弦月。
一个朔望月的周期是29.53天,被称为一个朔望月。这个时间比月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恒星月)要长,因为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导致一个朔望月月球大约要绕地球公转(360+360*29.53/365.24)=389.11度(公转只绕360度)。因此,一个恒星月大约为29.53 * 360 / 389.11 = 27.32天。
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如此循环。月相变化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历来各界专业人士,关于月相的研究,总是离不开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恒定的。
就是,阴晴圆缺,每一个月份大致相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这种月相变化就与阴阳八卦理论结合起来了。
月相与先天八卦的对应关系,如下:
先天八卦图,如下:
于是有下图:
我们把逐日对应起来,有这样的关系图:
一旦把月相的变化做上面的数理建模,解读起来就方便很多了。
而且还可以寻找更多隐藏的关系。
就像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卦气变化一样。
月相在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被赋予了深刻的阴阳和八卦的意义,它与天文学、哲学、医学等诸多领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一、阴阳理论
阴阳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石之一,描述了宇宙中相对、互补、相互依存的两大原则。在月相中,阴阳的变化得到了极为明显的体现。新月时,阴气最盛,阳气最弱,而满月则是阳气最盛,阴气最弱的时刻。这种阴阳的交替变化不仅在天文现象上得到了印证,也与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自然界的变化密切相关。
二、八卦体系
八卦是古代中国哲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卦。每个卦代表了一种基本的自然元素、方位、方位方位、方位,也与阴阳、五行等概念相联系。月相的变化与八卦体系之间有着微妙的关联。
例如,满月时的月相对应于八卦中的乾卦,象征着刚健、阳创、发展,代表了最高的阳气。相应的,新月时的月相对应于坤卦,代表柔顺、阴降、凝聚,象征着最高的阴气。
三、阴阳五行相互生成的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医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阴阳两极和五行相互制约、生成的关系。月相的变化也与五行理论息息相关。比如,在五行中,水属阴,火属阳,月相从满月到新月的变化过程中,阴气逐渐增强,水的属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阳气相对减弱。反之,从新月到满月的变化过程中,阳气逐渐增强,火的属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阴气相对减弱。
月相在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阴阳、八卦、五行等理论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不仅影响了古代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古代医学、农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如此描述:
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
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
蟾蜍与月魄,日月无双明,
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
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
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
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
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
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
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我们详细来解读这段话,这可以说是月相与卦象的系统解读了。
作者通过诗意的表述,描述了月相变化和八卦的关联。
1、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
三日指朔望月的第三天,也就是初三,出现了初露的月光。
震卦受到庚金的影响,庚为金之一,方位在西方。
2、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
八日指朔望月的第八天,也就是初八,此时月相呈现上弦月的状态。
兑卦受到丁火的影响,丁为火之一,上弦月形如一根绳。
3、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
十五日指朔望月的第十五天,也就是十五,此时月相是盈凸的状态。
乾卦受到甲木的影响,甲为木之一,方位在东方。
4、蟾蜍与月魄,日月无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
描述了蟾蜍和月亮之间的神秘联系,指出了日月光辉照耀世界,形成了双重的明亮。
提及了蟾蜍(月中的神奇生物)在观察卦象时的作用,以及兔子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光。
5、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
七、八日过后,月相开始减弱,进入下弦月阶段,月光逐渐变弱。
6、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
十六日,月相受到巽卦和辛金的影响,巽卦为风,辛为金。
艮卦受到丙火的影响,丙为火之一,方位在南方。
7、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
三十日,月相进入下弦月状态,坤卦受到乙木的影响,乙为木之一,方位在东北。
描述了月相周期的结束,同时指出了月亮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及新的月相周期即将开始。
8、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
壬、癸两者与甲、乙相配合,表示了阴阳的交替和五行的循环。
指出了乾卦和坤卦作为八卦体系的基础,共同构成了宇宙始终的运行规律。
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完善的,充满着大智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