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癸卯终之气漫谈,温暖冬季的背景下的流感预防警惕
作者:谦和既济 2023-11-25
时间过得很快,立冬节气过去了,小雪节气来临。
上图:图(一)
很多人,对传统历法和节气历有所了解,一般对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节气的分界是非常有感觉的。
这就是传统节气历的四立概念。
四立就是春夏秋冬季节来临的时间标志。
所以说,如果不懂得节气历,是无法断定四季的。
历法的先进性,高下立判。
其实,在中国古代,不仅仅定四季那么简单,还有五运六气这样的历法体系。
五运六气中,一年被分为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与六气相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每一个阶段大约为60天左右,对应着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下面是对每个阶段的简要叙述:
风季:风季一般对应春季,气候以风气为主,气温逐渐回暖,万物开始复苏。在人体生理上,春季肝气旺盛,疏泄功能增强。但风气过于亢进,也容易导致人体出现头痛、目赤等症状。
寒季:寒季一般对应冬季,气候以寒气为主,气温骤降,寒冷干燥。在人体生理上,冬季肾气旺盛,收藏功能增强。寒邪容易伤人阳气,导致寒性病症如关节酸痛、畏寒等。
暑季:暑季一般对应夏季,气候以暑气为主,炎热潮湿。在人体生理上,夏季心气旺盛,汗液排泄增加。暑邪容易耗伤人体津液,导致中暑、腹泻等病症。
湿季:湿季一般对应长夏季节,气候以湿气为主,潮湿闷热。在人体生理上,湿邪容易困遏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燥季:燥季一般对应秋季,气候以燥气为主,干燥凉爽。在人体生理上,秋季肺气旺盛,肃降功能增强。燥邪容易伤人津液,导致干咳、皮肤干燥等症状。
火季:火季的气候以火热为主,炎热干燥,对应着夏季的末期。在人体生理上,火邪容易上炎,导致发热、口渴、便秘等火热病症。
这六个阶段的划分,不仅反映了自然气候的变化规律,也为中医临床提供了针对不同气候特点和病理变化的诊断治疗思路。通过对五运六气的深入研究,中医能够更好地把握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
六气所对应的六个特征,
风、寒、暑、湿、燥、火。
按照主气的顺序:风–厥阴风木,火–少阴君火,暑–少阳相火,湿–太阴湿土,燥–阳明燥金,寒–太阳寒水。
如图(一)所示,小雪节气到了,意外进入到了癸卯年的终之气阶段了。
这个阶段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古人关于五运六气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信息量是非常庞大的,我们详细的来分析这段话。
1、阳气布:指的是阳气开始散布。在中医和阴阳五行的理论中,阳气通常与温暖、活力和正能量相关联。当阳气布散时,意味着气候开始转暖。
2、候反温:这里的“候”指的是气候。而“反温”意味着气候反常,比正常情况下要温暖。这与“阳气布”的描述相符,表示这一阶段的气候异常温暖。
3、蛰虫来见:在正常情况下,一些昆虫和动物在寒冷的季节会进入冬眠或蛰伏状态。但由于气候反常地温暖,这些原本应该蛰伏的昆虫又重新出现。
4、流水不冰:在正常的冬季,水流会结冰。但由于气候温暖,流水并没有结冰,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气候的反常。
5、民乃康平:指的是人们在这种反常的气候下,仍然保持健康和平安。这可能是由于人们适应了这种气候变化,或者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6、其病温:尽管人们总体上健康平安,但由于气候的温暖和反常,容易出现与“温”相关的疾病。在中医中,“温病”通常指的是由温热邪气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2023年的终之气阶段描述了一个气候反常温暖的时期,阳气散布,昆虫从蛰伏中苏醒,水流不结冰。在这种环境下,人们总体上保持健康,但容易患上与温暖气候相关的疾病。这一时期需要人们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和健康策略。
从这段话来看,2023年看起来不会太冷。
但是,祖国疆域辽阔,天南地北,东西纵横。
直到小雪节气,南方大湾区还在调侃式的宣布入秋,而北方地区已经出现了大暴雪天气。
所以这种不冷的冬季,结合当下的气候特征,应该理解为,出现类似2008年那样的极寒气候的概率很低,几乎没有。
同时,我们还是不能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2022年的两次汤加火山大爆发,会平均的拉低今年的全年气温。
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误差值的调整,那么就更加的契合实际情况。
当我们对现阶段有了一个轮廓认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回到癸卯年的运气总纲:
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
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
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癸卯年的灾化所主的一些参数。
癸酉、癸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征火运,下少阴火。
寒化雨化胜负同,所谓邪气化日也。
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
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这里面的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值得仔细去研读精读。
需要重点提醒的是,气候温,其病温,也就是流行病感染的温床环境,适合流行病的流行和感染。
不管感染源头来自何方,但是这个气候环境是摆在大家面前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装备一些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常识,总是好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