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疾病地图 疾病地图 关注:1 内容:18

    趣谈戏说传统中医核心内容:五藏和五志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疾病地图 > 正文
    • 疾病地图
    • 趣谈戏说传统中医核心内容:五藏和五志

      谦和既济  

      2024-10-22

      现代医学的五脏定义,其实来源于中国古代,《黄帝内经》明确记录的五脏(五臟)理论和相关的解剖学结构,都是成体系的,并且那个时候就形成了气质系统的研究,直到今天是没有任何突破的,也就是说那个时候就把人体的五脏研究透了,有形的结构,无形的理论和机制运作,都是明明白白的,现在的医学,不管中西医都还在抄作业而已。

      这个五臟的臟字是月旁和一个藏字,这就涉及到中医的另外一套独有的体系,现代西医是搞不懂的,就是情志系统。

      比如,肝不仅从物质上有肝藏血的功能,这个大家都知道,这是有形的研究,现代医学最喜欢搞的。

      五藏的第一层意思:肝藏血,肾藏精,肺藏气,还有就是心藏什么?脾藏什么呢?

      可能很多人,看过《黄帝内经》的相关论述,但是仔细去弄清楚,罗列出来,估计就少了,更别谈相信理解和运用这些理论了。

      到这里,如果反应得过来的,中医功底不低了。

      这里就等大家思考三秒之后,给出自认为的答案吧。

      就是:心藏神,脾藏意。

      趣谈戏说传统中医核心内容:五藏和五志

      (上图:谦和既济团队创作五臟图,原创)

      五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肝藏魂,肾藏志,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

      也许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这五臟的两层意思中,怎么都是都是“心藏神,脾藏意”,再说了,这个“神和意”,都是无形的吧,而第一层意思中的“血、精、气”都是有形的,怎么就藏了两个无形的“神”和“意”了呢?

      能够看到这一细节,其实离答案不远了,很多时候,能够客观的发现问题和面对问题,答案就轻而易举的呼之欲出。

      其实,这里的心藏神的“神”就是机制,系统运作机能,脾主意的“意”也是脾系统的精微消化功能这套工作机能,中国古人对世界万事万物的高度总结能力,是不容置疑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是“道”?什么是“名”?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总结。

      一、心系统的工作原理

      现代医学视角

      在现代医学中,心脏被视为一个肌肉泵,其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确保血液在全身循环。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这四个腔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瓣膜系统相互连接,以确保血液在心脏内的单向流动。

      在中医学中,心脏被视为君主之官,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环运行的功能。

      心主血脉:

      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以及心血的滋润濡养。

      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心藏神:

      “神”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藏神,意味着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若心血不足,或血行失常,则会出现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或烦躁、神昏狂乱等心神失常之症。

      二、脾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现代医学中,脾脏是一个重要的淋巴器官,具有血液过滤、免疫功能、储存血液和产生血细胞等多种功能。脾脏通过毛细血管网对血液进行过滤,清除老化、异常的红血细胞、异物和病原体等有害物质,从而维护血液的纯净和健康。同时,脾脏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识别、储存和激活免疫细胞,引发免疫应答,加强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此外,脾脏还能储存一部分血液,作为身体需要时的储备,并在某些情况下释放储存的血液以维持血压和供应足够的氧气。

      在中医学中,脾被视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统血。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这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后者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脾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气充足,则能统摄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脾气虚弱,则可能导致便血、尿血等出血病证。

      脾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体现为血液过滤、免疫功能、储存血液和产生血细胞等功能,而在中医学中则主要体现为运化水谷、运化水液和统摄血液的功能。这些功能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和免疫功能。

      同时,《黄帝内经》中依然用“神”和“意”来表达无形的五藏的那个东西。

      于是这里“神”、“志”、“意”就和“魂魄”这种无形的情志系统对应起来,这类五藏中所藏的就是情志,也叫做“五志”,也叫做“五神”,甚至也可以叫做“五意”也可以叫做“五情”当然在情志体系中,我们更多的是谈“七情”,其实就五臟所藏的就是五套系统。

      这套系统,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木系肝藏魂:

      “魂”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一些非本能性的心理活动,如感情、情志活动等。这些活动被归为“魂”的功能。

      肝藏血,魂随血而藏于肝。若肝血充足,魂得所养,则人的情志活动正常,精神饱满,思维敏锐。反之,若肝血不足,魂失所养,则可能出现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等情志异常的表现。

      水系肾藏志:

      “志”指的是意志和经验的存记,是记忆的保持和心理活动的指向与集中。

      肾藏精,精能化髓,髓通于脑。脑为志所居,因此肾与志的关系密切。肾气充足,则人的记忆力强,意志坚定。反之,若肾气不足,则可能出现健忘、意志薄弱等表现。

      火系心藏神:

      “神”在中医理论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指的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义之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心为神明之脏,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心藏神,意味着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

      金系肺藏魄:

      “魄”是与身俱来的、本能性的、较低级的神经精神活动,如新生儿啼哭、吮吸、非条件反射动作和四肢运动,以及耳听、目视、冷热痛痒等感觉。

      肺藏气,气舍魄。魄的活动以精气为物质基础,肺主皮毛,魄司痛痒等感觉;肺主声,魄司啼哭;魄主本能反应与动作,运动由宗气所推动。因此,肺与魄在功能上是密切相关的。

      土系脾藏意:

      “意”是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意识、回忆或未成定见的思维。

      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以营养意。意为脾所主,因此脾气盛衰直接影响意的活动正常与否。脾虚则易引起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敏捷及智力下降等表现。

      《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五藏)藏神的理论,深刻揭示了五脏与人的情志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理论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调理人体脏腑功能、维护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来想较为趣味的解释中医五藏理论,深入浅出的讲得明白透彻点,最后还是陷入老学究的套路,反正都写到这里了,不发出来,多可惜啊,感兴趣的就当做一个古板的书童在做机械化的总结好了。

      有不同意见的,尽管在评论区提出来啊,友好讨论,是很好的事情。

      END

      肝主怒,肾主恐,心主喜,肺主悲,脾主思。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与情志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五行学说。以下是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的完善表述:

      肝主怒:

      肝在五行中属木,其性条达、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怒是肝的情志表现,适度的怒可以疏通气机,但大怒则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出现头痛、胁痛、目赤等症状。

      肝主怒也体现在肝的疏泄功能上,疏泄不畅则易导致情志抑郁或易怒。

      肾主恐:

      肾在五行中属水,主藏精,为先天之本。恐是肾的情志表现,过度的恐惧会伤肾,导致肾气不固,出现腰膝酸软、遗精滑泄、小便失禁等症状。

      肾主恐还体现在肾的封藏功能上,封藏失职则易导致恐惧不安,精神恍惚。

      心主喜:

      心在五行中属火,主血脉,为君主之官。喜是心的情志表现,适度的喜悦可以调和气血,但暴喜则伤心,导致心神不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

      心主喜也体现在心的主宰功能上,主宰失职则易导致喜乐无常,心神不宁。

      肺主悲:

      肺在五行中属金,主气,司呼吸。悲是肺的情志表现,过度的悲伤会伤肺,导致肺气耗散,出现咳嗽、气短、声低等症状。

      肺主悲还体现在肺的宣发肃降功能上,宣发肃降失常则易导致悲伤过度,肺气抑郁。

      脾主思:

      脾在五行中属土,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思是脾的情志表现,过度的思虑会伤脾,导致脾气虚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脾主思也体现在脾的运化功能上,运化失职则易导致思虑过度,脾气郁结。

      这种五脏与情志的对应关系,不仅揭示了情志活动对五脏的影响,也体现了中医“形神一体”的整体观念。在中医临床实践中,通过调节情志活动,可以达到治疗五脏疾病的目的。同时,通过五脏的调理,也可以改善情志异常的症状。这种情志与五脏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医独特的心理-生理-社会医学模式。

      END

      趣谈戏说传统中医核心内容:五藏和五志

      肾系统的工作原理

      在现代医学中,肾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通过排尿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以及水平衡。此外,肾脏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够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等,这些物质在调节血压、促进骨骼生长、维持钙磷代谢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中医学中,肾被视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具有封藏、固摄的作用。肾藏精,是指肾具有储存、封藏人体精气的作用,这些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主水,是指肾具有调节体内水液代谢的作用,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将体内的水液转化为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肾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现代医学中主要体现为排泄和内分泌功能,而在中医学中则主要体现为藏精、主水和纳气的功能。这些功能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结合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理论,心脏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阐述如下:

      一、现代医学视角

      在现代医学中,心脏被视为一个肌肉泵,其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确保血液在全身循环。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这四个腔室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瓣膜系统相互连接,以确保血液在心脏内的单向流动。

      泵血过程:

      右心房接受来自上下腔静脉的血液,然后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

      右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入肺动脉,随后血液在肺部进行氧合。

      氧合后的血液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再通过二尖瓣流入左心室。

      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入主动脉,进而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

      电活动:

      心脏的泵血功能依赖于其电活动。心脏的窦房结是电活动的起源点,它发出电信号,首先传导到心房,使心房收缩。

      心房收缩后,电信号继续传导到心室,使心室收缩,从而完成一次完整的心动周期。

      二、中医学视角

      在中医学中,心脏被视为君主之官,主宰生命活动和主宰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循环运行的功能。

      心主血脉:

      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心脏的搏动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以及心血的滋润濡养。

      心气充沛,心血充盈,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均匀,血液正常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心藏神:

      “神”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心藏神,意味着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神正常,则人体各脏腑的功能互相协调,彼此合作,全身安泰。若心血不足,或血行失常,则会出现精神恍惚、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或烦躁、神昏狂乱等心神失常之症。

      三、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结合

      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角度来看,心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相辅相成的。现代医学提供了对心脏泵血功能和电活动的详细解释,而中医学则强调了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和心藏神的功能。两者共同揭示了心脏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心脏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在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的视角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心脏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