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第12次出征——“德叔”援港抗疫记
华声在线 2022-04-24
“患者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多次投身抗疫一线、人称“德叔”的张忠德,近期正在香港再一次实践他的诺言。
张忠德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两年多来,他多次逆行出征。武汉疫情暴发不久,2020年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他就临危受命驰援武汉,连续奋战了73天。
完成任务后,张忠德作为全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又先后参加了10场疫情防控救治工作。东到江苏、南到广东、西到甘肃、北到辽宁,他已在全国10个城市留下抗疫足迹,累计支援各地266天。
今年3月16日,张忠德再次披上“白袍战衣”,义无反顾踏上第12次抗疫征途。这次他带领一支300人的医疗队,目的地是第五波疫情正在肆虐的香港。
虽然有所准备,但是来到香港后,疫情之严重还是让张忠德惊心。今年年初开始的这波疫情来势汹汹,高峰时期连续多天每天有数万名患者确诊,部分老年患者不幸去世。
“我自己曾经就是一个重症非典患者。”张忠德说,自己2003年曾在一线抗击非典不幸被感染。那时他曾几天几夜高烧不退,胸口好像被石头压着,呼吸艰难,心跳异常厉害,没有一点胃口。亲友们一度以为他活不过来了。
“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张忠德不假思索地说,他太了解病人的痛苦,太了解他们患病期间的寂寞、无助、焦虑和恐惧了。
作为从医几十年的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责任担当已经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里。“当有的地方突然暴发疫情,超出了当地医疗系统承受能力,需要我们帮忙,我们责无旁贷,肯定要择善而行。”张忠德说,“抗疫就像救火,现在香港需要内地支援,我们一定不负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不负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
援港抗疫,张忠德是有底气的。在此前近20年的几次大疫病防治中,尤其是抗击非典中,既是医生又是非典康复患者的亲身经历,以及中医药已经在应对突发传染病上形成了一套很好的理论体系,这些都让张忠德面对疫情临危不惧。
张忠德是呼吸急危重症、新发突发传染病救治工作专家,有深厚的中医功底和丰富的救治经验。此次出征的300人内地援港医疗队,是他支援抗疫历程中带队人数最多的,其中有防控、救治、护理等各方面的专家。
此时的香港,抗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减少感染。然而,随着确诊病例短时间内大量增加,香港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急需支援。
香港的医务人员虽然每天极度疲倦,但依然坚守岗位、永不言弃,这让张忠德非常动容:“我们从心底里敬佩他们,队员们下定决心,与他们同心抗疫。”
医疗队到港后,便马不停蹄投入抗疫。他们先是熟悉亚洲国际博览馆(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工作环境、运作模式、工作程序和相关的操作系统。
“我们的队员三天就全掌握了,所有考核都合格,可以开展工作了。”张忠德说,香港医管局的医生护士们对医疗队雪中送炭也满怀感激,热情地帮助医疗队。
接着便是进入病区熟悉患者病情,分析、完善诊疗方案。医疗队在医管局的支持下,对管区内患者的症候特征进行详细采集,并开展个案研讨,掌握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变化,然后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
张忠德等内地医师和香港同仁一起,协助香港医管局完善诊疗方案,并在得到允许后开始应用。
目前,所有进入亚博馆新冠治疗中心的病人均会接受中西医团队共同评估,如适合接受中医药服务,团队会在病人自愿参与的情况下及时提供。通过近期治疗,中医对患者的咳嗽、咽干、乏力、纳差、便秘等主要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现在,中西医团队共同值班、巡房、诊疗,合作无间,中西医协同的诊疗模式也得到了香港医管局的认可。
“当前的诊疗方案实际运行效果非常好。这是香港和内地医师团结合作的结果。”张忠德说,目前医疗队和香港医管局还在就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动态总结,不断根据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因人、因时、因地动态调整。
在各方的艰苦努力下,香港确诊病例数、重症病人数、死亡人数都呈下降趋势。
内地和香港医护人员在携手抗疫过程中,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内地和香港医务人员的融合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交流合作非常好,大家互相支持,融为一体。”张忠德说。
他希望疫情过后,双方继续加强合作交流,加速医务融合进程,比如利用香港国际大都市的优势,加速中医药走向世界。
张忠德相信,在香港特区政府的带领下,在香港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继续团结一致,疫情防控会有圆满的结果”。
援港抗疫半月有余,德叔:我对香港抗疫工作充满信心
2022-04-08
距离3月16日内地300位医护援港已半月有余。
“香港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由3月21日的14000多例下降至4月5日公布的3254例。”4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传来好消息。
这支队伍的领队、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忠德,连日来在香港亚洲博览馆社区隔离设施支援,以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虽然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存在规模大、老年人确诊比例高等诸多难点,他说自己始终对香港的抗疫工作充满底气和信心。
“中医药诊治新冠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的改善立竿见影。两地医护人员当前的合作,已实现‘中西医共同会诊、共同巡房、共同处方’的突破。救治患者这一共同目标,也令整个医疗团队不分你我。”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3月16日,人称“德叔”的张忠德,赴疫情严重的香港,指导当地疫情防控救治工作,这已经是他第十二次奔赴疫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摄影/南都记者 魏雄锋
两年来,他的“抗疫”足迹遍布全国9省,不是在疫区、隔离区,就是在前往疫区的路上。
只是这一次,和2020年初孤身一人坐高铁车厢里逆行武汉不同的是,从广东省22家医院抽调的300位骨干医护,将与德叔一起踏上援港之路。
用他的话说,“这次广东掏出了最好的家底。”
“病人在哪里,我的战场就在哪里”。这是德叔的座右铭。
两年间,下至婴幼儿,上至104岁的老年患者,天南地北战疫取得的中医救治经验,在德叔的本子里记得满满当当。他的心境也由当初的凝重,渐渐变得平静而自信。
“两年多来的历次抗疫实践,我们制定了越来越成熟有效的中国方案,采取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性治疗方法,有效阻断了普通型向重症发展,重症向危重症发展,降低了死亡率;同时,中医药在治疗轻症、普通型和无症状感染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香港疫情的新特点,也让德叔的任务更加艰巨。
他提到,这波香港疫情,病毒的隐秘性大,传染性也很强,患者数量较多,且老年患者相对较多。
“虽然疫情救治任务更艰巨,只要我们与香港同行们一起全力配合,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相信一定能很快战胜这场疫情!”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中医人德叔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饮食习惯、个人体质,选取五六种中药材随身携带,在前线作业之余,为自己泡上一杯“平安茶”,提高免疫力。
2020年初,湖北武汉,德叔带了陈皮、姜、高丽参、黄芪,补气祛湿驱寒;
2021年10月20日,甘肃兰州,德叔带了西洋参、沙参、麦冬,润燥滋阴;
这次去香港,德叔说自己带了陈皮、高丽参、红芪、西洋参、藿香叶,祛湿行气。
德叔此次前往香港抗疫随身携带的“平安茶”。图据凤凰卫视。
在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的治疗工作中,张忠德发现,70岁以上确诊患者占8成以上,并大多伴有基础病。
结合连日来在香港实地调研和支援经验,张忠德和他的团队发现,香港这波疫情患者的主要症候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咳嗽有痰;一个是出现在上呼吸道的咽干咽痒咽痛;还有一个是消化道方面的症状,表现为肚子胀,吃不了东西。
按照以往张忠德长期临床经验及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来看,针对这类患者,中医药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包括改善轻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重症发病率以及缓解重症患者的身体不适。
针对在亚洲博览馆治疗的患者,张忠德等内地专家与香港的中西医专家一起调整、商量,形成了治疗方案。
“一人一方,一人一策”
若是患者症状明显,经排查被发现有重症倾向,中医就会采用“一人一方,一人一策”的办法精准治疗:
患者“热重”,就清热;“湿重”,就发痧;“湿毒重”,就排毒。
张忠德强调,中医治疗会用组合的方法,将汤剂、中药、针灸等结合起来;而若是需要西医,也会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实现“1+1>2”的效果。
他谈到,援港医疗队抵达香港后,无论特区政府还是本地医护,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两地医护沟通交流十分顺畅,内地医护很快就熟悉了香港的工作流程,3月21日就开始进行查房等工作。”
近日,随着中医药大显身手,亚博馆病人中服用中药的人次大幅增加,整个香港社会的中医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现在特区政府和市民对于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均持肯定态度,重视度可谓空前,而西医对于中医支持也有很大提升。”张忠德说。
他相信,随着中医药愈来愈充足,使用的范围愈来愈广,中医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让更多市民受益。
“期待未来通过香港的医疗基础、科技发展、法律法规促进中医药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实习生 卓怡弦
(部分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
来源:https://www.sohu.com/a/536190128_161795
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以“三易”为抗疫落脚点 望建立长效机制
青瞳视角 2022-04-04
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突出中医优势,以“易懂、易行、易得”为落脚点,帮助香港抗击新冠疫情,并希望将来建立长效机制,使中医持续造福香港市民。
本次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共7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担任组长。他们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于3月29日上午抵港进行考察。抵港后,专家组一行与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香港医院管理局、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等多方进行了交流,并前往伊利沙伯医院深切治疗部、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新冠治疗中心等地了解治疗情况。
仝小林表示,在与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中医药界和西医同行深入沟通,同时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调研后,他们在多个方面达成共识:首先,将继续把“三减”“三重”“一优先”(减少死亡、减少重症和减少感染,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区域防控,优先处理老年患者的救助和疫苗接种)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同时将“三易”(易懂、易行、易得)作为落脚点。
“简单地说,‘易懂’就是让居家抗疫人群懂得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中药;‘易行’就是能够统一方案,以标准化的形式对香港在岗中医师进行培训和推广;‘易得’就是让抗疫人群以简单的方式获得中药的使用指导,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让大家得到帮助。”仝小林解释说。
“另外一个共识是在干预方面,希望中医可以尽早介入、全面覆盖,比如对于密接、次密接人群的预防,以及在康复期康复手段的延伸等。”仝小林说。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仝小林举例表示,2020年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医同样采取了全链条干预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武汉期间,给我们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中医一定要在早期介入,而且越早越好。我们给密接、次密接用药,这是早期干预。同时,我们对轻型、普通型和重症患者进行治疗,再加上后面的康复,这就形成了全链条的干预。这对于减少发病、增强治疗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仝小林说。
在武汉,通过社区短期内大面积发放药物,用通治方治疗,在早期阻断了疫情蔓延。仝小林表示,对于香港的抗疫,通治方同样适用。
“通治方实际上是抓住核心病机,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加减。香港目前的感染人数达到了百万级,我们在总结香港的人群特点、地域特点和季节特点后,认为采用通治方是没有问题的。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藿香正气还有疏风解毒胶囊等,都是第九版诊疗方案中推进的一些中成药,有的已经顺利通过香港特区政府的豁免。”仝小林说。
同时,仝小林强调加强中成药的使用指导,他说:“有些病人不了解自己的患病程度,也不清楚个人体质是寒是热,所以用药后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再加上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样可能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希望推出能解决大部分病人疑问的指导意见,将积极和香港中医药界沟通。”
他同时介绍,从内地的治疗经验来看,中医对于老年新冠患者的康复有良好效果。“中医强调对于整体的调整,很多老人有基础性疾病,这样的情况下中医参与进来是非常好的。香港中医师在医管局的组织下,也参与了老年患者的救治,得到了积极反响。此外,新冠在部分病人身上会留有后遗症,中医对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症状,包括对于肺部纤维化的改善都非常有效,所以在康复阶段应该扩大中药的应用。”
仝小林表示,之后会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将中医药全面纳入公营医疗体系之中,建立长效机制,使中医药服务更多的香港市民。
文/韦骅 万后德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