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黄帝内经》和《辅行诀》五行五脏配属之不同
华夏中医人 2022-07-23
《辅行诀》诸药之精五行互藏表
五味(对应) 主药 辅药
辛(木) 桂枝(木) 生姜(火) 附子 (土) 细辛 (金) 干姜 (水)
咸(火) 丹皮(火) 大黄(土) 葶苈子(金) 泽泻(水) 旋复花(木)
甘(土) 人参(土) 甘草(金) 茯苓 (水) 薯蓣(木) 炙甘草(火)
酸(金) 麦冬(金) 枳实(水) 芍药 (木) 萸肉(火) 五味子(土)
苦(水) 地黄(水) 黄芩(木) 黄连 (火) 白术(土) 竹叶 (金)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之五行诸五配属表
五行 方位 颜色 入通 味 畜 谷 星宿 五音 数目 气味
木 东方 青 肝 酸 鸡 麦 岁星 角 八 臊
火 南方 赤 心 苦 羊 黍 荧惑 徵 七 焦
土 中央 黄 脾 甘 牛 稷 镇星 宫 五 香
金 西方 白 肺 辛 马 稻 太白 商 九 腥
水 北方 黑 肾 咸 猪 豆 辰星 羽 六 腐
拣出其中五行、五方、五味、五脏配属
五 行 五 方 五 味 五 脏
木 东 酸 肝
火 南 苦 心
土 中 甘 脾
金 西 辛 肺
水 北 咸 肾
《辅行诀》与《内经》五行、五味配属比较表
辅行诀 内经
五行 五味
木 辛 酸
火 咸 苦
土 甘 甘
金 酸 辛
水 苦 咸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和《辅行诀》五行五脏配属之不同?
大家在学习《黄帝内经》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式》的时候,都会发现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困扰着大家,这就是这两部经典在涉及到五行配属五脏的问题上存在着冲突或矛盾,以致在指导用药上往往无所适从。本人虽非医者,但在有限的设方用药的实践中,往往也涉及怎么理解、运用《内经》和《辅行诀》,进而指导用药的问题,因而对于这个问题也是充满兴趣,经常尝试从各种角度去认识这个问题。近日写作中西文化源流哲学思想比较研究论文时,一再涉及中医学五行何以配属五脏,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配属的问题,而《辅行诀》配属五脏明显是继承《内经》的配属的,却有这样让人矛盾的差别,是我们脑力不够还是理解角度的问题?究竟该怎样理解?有道是世间的事物都是相通的,差别是有的直接些,这样的好办,有的曲折些,要费一番脑筋,有的需要更广泛的联系联想,这就需要知识的融汇了,也是最难的。就在笔者受一位中医师或中医爱好者的启发(忘记是哪位了),想通了其中的道理之后 决定把我的想法写出来,以就教于大家,看是否言之成理。
以下是在五行与五味五脏等配属关系,得到下表:
表 一
五行 五方 五色 季节 五气 五 味 五脏
木 东 青 春 风 辛 酸 肝
火 南 赤 夏 热 咸 苦 心
土 中央 黄 长夏 湿 甘 甘 脾
金 西 白 秋 燥 酸 辛 肺
水 北 黑 冬 寒 苦 咸 肾
表中“五味”一栏红色字体为中医乃至民间所熟知的五行与五味的配属关系,即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其根据是《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膝。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素问·金匮真言论》为“入通”五脏,与《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相同。
味酸属木、味苦属火、味甘属土、味辛属金、味咸属水,已成为中医学界普遍公认的五味五行配属,是中医学五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与临床组方用药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表一黑体字五行配五味又是怎么回事?这就是现在引起中医界广泛关注的,发现于上世纪初的一本中医文献——《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五行与五味配属方法。我们先将其单拿出来制成表二作一专门比较:
(表二)《内经》与《辅行诀》五行脏腑配属表
五行 五脏 五行 五脏
木 酸 木 辛
内 经: 火 苦 辅行诀: 火 咸
土 甘 土 甘
金 辛 金 酸
水 咸 水 苦
我们不难发现,两者的配属,除了“土”配属“甘味”相同之外,其余两者都不同。研究中药的药理之于生理的作用,中药的“性(针对病势,即寒凉平温热)”和“味(针对病位,即脏腑)”是其绕不开的核心问题,但解决起来又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所以这里暂时先简化处理掉这里的矛盾,以下才好展开。
《辅行诀》关于药的性味与脏腑的关系: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陶云:心德在耎(耎(ruan,软)意为祛弱)。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将《辅行诀》与《内径.素问·宣明五气》之“五入”加以比较,得表三:
(表三) 《辅行诀》 “五行互藏” 《内经》“五入”比较表
肝:辛补之 酸泻之 甘以缓急 酸入肝
心:咸补之 苦泻之 酸以收缓 苦入心
辅行诀:脾:甘补之 辛泻之 苦以燥湿 内 经:甘入脾
肺:酸补之 咸泻之 辛以散逆 辛入肺
肾:苦补之 甘泻之 咸以润燥 咸入肾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发现,《内经》的“五入”除了甘味之外,其他“入”的脏腑就是《辅行诀》相应脏腑的“泻之”之味,再深入探讨一下这些味药何以能“泻之”?看《内经》之各“入味”在《辅行诀》之五行功能比较:
(表四)《内经》各“入味”与《辅行诀》功能比较
《内经》五行 脏腑 功能 《辅行诀》五行 脏腑 功能
木 酸 (入肝) ← 酸属金 →泻肝
火 苦 (入心) ← 苦属水 →泻心
土 甘 (入脾) ← 辛属木 →泻脾
金 辛 (入肺) ← 咸属火 →泻肺
水 咸 (入肾) ← 甘属土 →泻肾
表三和表四显示,除去甘味之外,《内经》所谓的“入味”,即《辅行诀》的“泻味”,而该“泻味”之五行所属,则为《内经》五行所对应之脏腑的“克味药”。
其实,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所谓的生补、克泻,而在于《内经、宣明五气》、《金匮真言论》的“入”、“入通”,到了《辅行诀》这里一分为二,变成“补”和“泻”了,即《内经》的“入”实则包含了“补”和“泻”两方面的意义,所以,到了《辅行诀》将其分开阐述。理解了这点,再看《辅行诀》是如何处理补和泻的关系的,这就是那五段“陶曰”分述五味补泻五脏的话。
接下来才是理解补泻的含义。
所谓“补”,我们先不论甘味一致的地方:
肝以辛味补之,辛何以补肝?发现其所列举的五味药——桂枝、生姜、附子、细辛、干姜,都可以用来发散肝的,即“肝德在散”,用中医学术语叫做肝主疏泄,即这些味药都有疏泄肝,增强肝功能的作用。肝以“酸泻之”则是抑制肝的疏泄和疏泄过度,即以金克木之意,比如通常理解白芍补肝,在这里是“泻肝”,即收敛肝脏的疏泄功能的,这和我在关于白芍新解中的说法一致。
到这里,即可以判断,所谓补泻的“补”,就是发扬强化各个脏腑本来的功能;反之,抑制、限制、克制一个脏腑的功能就叫做“泻”,而且是由《内经》的“入通”和“入”一变而成,即《内经》的“入”成了《辅行诀》的“泻”,即肝的“克味药”。
再看心以咸补之,所列五味“咸味药”:丹皮、大黄、葶苈子、泽泻、旋复花,我信《辅行诀》,牡丹皮就不用说了,但大黄“味咸”还是有障碍,它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补心,增强心功的作用;苦味——熟地、黄芩、黄连、白术、竹叶泻之,这就好理解了:苦寒泻火,是以克之,《内经》的“入心”在这里是泻心,是克味药。
肺的功能是肃降、收敛,所以以酸补之,反之发散、宣肺则是泻之了,葶苈子咸且辛,能宣肺,属火,克金,于《内经》也是“入”味药,有益肺功能。诸辛大多能升散肺气,“入肺”,所以也是克味药。
肾德在坚,“坚’应该理解为“强壮” ,即使人坚强强壮之意。苦不仅可以使人在意志上坚强起来,还可以使人在体魄上强壮。所以一些胆小、遇事畏缩不前、不敢出头的,其原因很大成分是身体不任繁巨,有点事就吃不好;睡不着,没等行动就已经心力憔悴了,岂能餐风宿露,跋涉辗转,千里奔波,出力流汗?可以通过吃苦,吃苦味充实自己,打磨意志,使自己变得坚强、敢作敢当,堪当重任。甘泻之,蜜罐里泡大的,终难担当重任,病理上过食甘甜让人牙齿生龋,松动脱落。“入肾”的“咸味”,这里就不同《内经》的其他“入”味了,不是“克”,而是“润”,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补”了。
最后,甘补脾,辛泻之,和《内经》一致,置之不论。
以上列为表五:《辅行诀》与《内经》五行、五味配属比较表
辅行诀 内经
五行 (补) 五味 ( 入)
木 辛 酸
火 咸 苦
土 (甘) (甘)
金 酸 辛
水 苦 咸
作用 补 泻
附表:一、《辅行诀》诸药之精五行互藏表
五味(对应) 主药 辅药
辛(木) 桂枝(木) 生姜(火) 附子 (土) 细辛(金) 干姜 (水)
咸(火) 丹皮(火) 大黄(土) 葶苈子(金) 泽泻(水) 旋复花 (木)
甘(土) 人参(土) 甘草(金) 茯苓(水) 薯蓣(木) 炙甘草 (火)
酸(金) 麦冬(金) 枳实(水) 芍药(木) 萸肉 (火) 五味子 (土)
苦(水) 地黄(水) 黄芩(木) 黄连(火) 白术(土) 竹叶 (金)
二、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之五行诸五配属表
五行 方位 颜色 入通 味 畜 谷 星宿 五音 数目 气味
木 东方 青 肝 酸 鸡 麦 岁星 角 八 臊
火 南方 赤 心 苦 羊 黍 荧惑 徵 七 焦
土 中央 黄 脾 甘 牛 稷 镇星 宫 五 香
金 西方 白 肺 辛 马 稻 太白 商 九 腥
水 北方 黑 肾 咸 猪 豆 辰星 羽 六 腐
辅行诀, 黄帝内经, 五行, 黄帝, 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