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纯粹的学术问题复杂化事件,带来的思考
谦和既济LoontaDC 谦济堂文化 2022-11-21
如果,有一片纯粹的学术研究的环境,对那些纯粹的学者是莫大的幸事。
但是,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之中,搞不清谁是真正的学者,谁是浑水摸鱼的,谁有真本事,谁是混事的。
比如,李子丰教授采用马列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来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一事件。
注定就是一个复杂的事件,这个事件本身涉及政治正确和政治理论正确以及学术正确和学术权威正确,甚至还涉及现代科学体系的根基不可动摇等一系列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的争辩。
已经不可能是单纯的是一个学术问题了。
谦济堂文化,今天就要把这个论题硬生生的拉回到纯粹的学术争辩范围中,进行讨论。
提出问题:
一、科学是否在向前发展,科学理念是否可以接受质疑?
二、政治理论是否要扎根在实用性的基础上,就是政治理论是不是天然的脱落科学性?
三、马克思辩证理论体系的源头?
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否存在局限性?爱因斯坦就绝对正确了?
五、这个时代有没有可能出现比相对论更加先进的科学理论?
以上的问题,本文不会机械化的一一解答。
我们的教育,由于种种因素,普遍接受一种物质决定意识的教育,物质的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很显然,这个结论受到很大的调整,或者说是太机械化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精膸。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哲学理论的,最最根本的出发点和基本世界观。因为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所以,先有物质存在的客观实在,反映到人的头脑里,人才有了条件反射的意识产生。因此,物质决定意识就成了必然的永恒。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种物质决定意识的理论是一种社会哲学,而不是科学哲学。
从这个角度讲,“物质决定意识”这个结论更大程度来自于经验,因为物质的概念是什么?
这就说不清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物质,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不是物质存在了吗?
关于物质存在,人们的认识是逐步推进的,一开始的时候,人们依赖人类的感官去感知世界。
随着人类的认知水平的提高,意识到人类感知器官感知不到的部分还是有物质存在的。
简单粗暴来讲,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也是到处存在物质。
这里不得不提《道德经》有无的相对性理论,这里引用一些论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第二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
《道德经》中关于“有无”的论述从头贯穿到尾。
有和无,就是一个物质和意识的互相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最重要的一个老师是黑格尔,而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中国老子学说的深刻影响。
阴阳学说,有无论,矛盾论,这些哲学思想,本质上就是一回事,用老子的话说:同出而异名。
变个法表达,换汤不换药。
矛盾论是阴阳学说的一个内容,但是阴阳学说更加广义,是全息的表达。
我们继续来谈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意识,现代科学在起初的认知,包括西方的哲学家早先的认知会片面的认为人的意识是一种非物质存在。
其实,这一点真的想得简单了。
人的意识也是一种物质存在。
在这里,还是要把这个创举性的表达给出来:意识是物质的高级有序组织形式。(李子丰教授)
在表述精准方面,和意识与物质的关系,这个表述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比以前单纯的认为:物质决定论和意识决定论都完善。
如果我们有一定粒子态的思维能力,甚至对时空有一定了解的人会发现,只要被发现,被定义,一切都是存在的。
这就像量子理论的表述:观察则存在,存在就是物质。
意识是物质的高级有序的组织形式而已。
这本来就是一个纯学术的问题,值得人类在这个时代好好去深刻思考。
同时,很多指征表明:这个时代是有伟大的新理论要诞生,绝对是大开脑洞,连科学界的片面观点都会得到新的开启。
那种,科学宗教化,政治正确化,扣大帽子式的争辩方式,都要退让,因为真正的学术新思想就要诞生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