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汤头大全 汤头大全 关注:2 内容:13

    五石汤的来龙去脉,组方搜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汤头大全 > 正文
    • 汤头大全
    • 五石汤的来龙去脉,组方搜集

      引言:

      在整理张仲景和《伤寒论》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张仲景和王仲宣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千古以来争论很多的医案。

      很显然,张仲景(张机)和王仲宣的交集,在这个医案中,很显然张仲景和建安七子王仲宣是有交情的。

      王仲宣(王粲)不是一般的人物,王仲宣喜欢驴叫,死了后,魏文帝(曹丕)出席他的葬礼,回头跟大家说:“王仲宣喜欢驴叫,大家可以各自学一声驴叫给他送行。”于是出席葬礼的人们都学了声驴叫。

      王仲宣不仅是受曹丕器重,就在曹操时代,也是曹操当前受重用的一个人物。

      这个医案,当人们感叹张仲景的医术高超的同时,也会思考一件事情,忌病讳医历来已久,现在知识分子对中医的抵触早就有之,不足怪。


      张仲景与王仲宣,预言20年后的脱眉症

      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同样是感冒,表症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应相同。他认为各种治疗方法,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能一成不变。

      张仲景系统地总结了“辨证施治”,他的医术大大提高,技艺超群。张仲景行医到过很多城市,接触过许多政治家和文学家,这些人对张仲景都很敬重。建安年间一位有名的诗人,在朝廷作过侍中 (一种官职),名叫王仲宣,与张仲景有较深的交往。张仲景与他接触几次后,就辨出他身上潜伏着一种名叫“病疾”(麻疯病)的病原。

      张仲景对他说:“你身上有一种病,得早点医治,要不然到40岁时会脱眉毛,脱眉至半年,将会有生命危险。我劝你还是先服几剂五石汤。”当时王仲宣才二十几岁。患有“病疾”在那时是非常危险的,也被认为是很丢脸的事。所以张仲景不说出病名,只说出症状。王仲宣听懂了他的意思,但以为是吓唬自己,便没有听张仲景的劝告。

      不久二人再次相见,张仲景问王仲宣:“你服过五石汤了吗?”王仲宣有些反感地说:“服过了。”张仲景仔细观察了他的气色说:“不像,看你的气色,肯定没有服过。

      为什么你不听从医生的劝告,而轻视自己的生命呢?我劝你还是赶快服些吧,不然就麻烦啦!”可王仲宣还是不信,未按张仲景说的做。果然20年后,王仲宣开始脱眉,脱眉到第187天,便不治身亡。可惜这位极有才华的文学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五石汤的文物依据

      眉毛脱落的确是麻风病的一个症状体现。

      至于五石汤到底是什么组成?

      这个争论,就很大,我们现在来把历史上医家用过的五石汤收集来对比一下。

      1972 年 11 月在武威旱滩坡出土的 92 枚医简,是 1949 年以来我国文献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武威医简中木牍 86 甲记载的 ” 恶病大风方 “,是张仲景 ” 五石汤 ” 化裁而来的,保留了古代 ” 五石汤 ” 的基本风貌,也为一段千古历史传奇获得新证据。

      这一文物的出土,把五石汤的存在性展示到世人面前。

      武威医简中木牍 86 甲记载有一个著名的 ” 恶病大风方 ” 处方,由雄黄、丹沙、矾石、磁石、玄石、消石等组成。《抱朴子 · 金丹》中最早描述:” 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也。” 这与现在用来治疗结石的 ” 五石汤 ”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目前医用的 ” 五石汤 ” 处方是指海浮石、穿破石、滑石、石苇、硝石片。

      张仲景的 ” 五石汤 ” 疑似《抱朴子 · 金丹》中的处方,但在武威医简未出土前,医学界长期持怀疑态度。医简出土后,医学界考证发现,观《抱扑子》所载 ” 五石汤 ” 亦为矿石类并具有毒之品,且五味药中前三味丹砂、雄黄、矾石与 ” 恶病大风方 ” 中前三味药完全相同。” 恶病大风方 ” 正是张仲景的 ” 五石汤 ” 化裁而来的,保留了古代 ” 五石汤 ” 的基本风貌,可见, 张仲景为王粲面诊并非民间传说。

      张仲景方

      张仲景治疗恶病大风方,五石汤组成:雄黄、丹沙、矾石、磁石、玄石、消石。

      功效:治疗以及预防大麻风病。

      葛洪《抱朴子 · 金丹》方

      葛洪《抱朴子 · 金丹》五石汤组成:丹砂、雄黄、白礜、曾青、慈石。

      功效:为张仲景五石汤的化裁方,功效类同。

      五石汤的来龙去脉,组方搜集


      广东省肾结石冰方:五石汤,

      组成:

      【处方组成】海浮石15克、穿破石30克,滑石15克、石韦30克、硝石片2片(含1.5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气虚加黄芪、党参、白术、怀山药;

      血虚加当归、熟地;

      肾阳虚加附子、肉桂、补骨脂、关沙苑;

      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

      湿热盛加地丁草、蒲公英、白头翁;

      肾绞痛加三七、七叶莲、延胡索(元胡)、川楝子;

      瘀阻加皂角刺、桃仁、丹参、穿山甲、牛膝;

      气滞加乌药、木香、枳壳、芒果核。

      【功能主治】功能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排石溶石。主治泌尿系统结石。

      【临床疗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257例,其中肾结石48例,多发性结石18例,输尿管结石175例,膀胱结石10例,尿道结石例,部位不明4例。

      排石和结石影消失135例,排石率为52.5%;有效28例,二者总有效率为63.4%;无效94例。

      【处方来源】广东省尿石病协作组。 

      【按 语】本方对输尿管及膀胱结石的排石率较高,为60-62.3%;而对肾结石的排石率较低,为11.4%;部分病例未觉排石,但X线检查</a>原结石影消失,本方有否溶石效果,值得深入研究探讨。方中硝石(主要是硝酸醇钾)对胃粘膜及肾脏有刺激作用,饭后服用其副作用可明显减少。(周智恒)

      《千金》五石汤

      方剂:五石汤的作用,五石汤的功能主治

      方剂名称:五石汤

      成分组成:寒水石5分,消石5分,赤石脂5分,龙骨5分,牡蛎5分,甘草5分,黄芩5分,栝楼根5分,知母3分,桂心3分,石膏3分,大黄2分。

      出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主治:胃间热,热病后不除;烦闷,口中干渴。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分4次服,日3夜1。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于风引汤中除去滑石之伤津,易赤石脂以固脱;因有烦热、口干,是以除去干姜之燥烈、紫白石英之剽悍,并易黄芩、知母、栝楼根清热滋津之味。更易四味,而功用迥然矣。

      附注:方中消石,《千金翼》作“滑石”。

      【五石汤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

      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寒水石:辛、咸,寒。归心、胃、肾经。清热泻火。

      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龙骨:甘、涩,平。归心、肝、肾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赤石脂: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五石汤的来龙去脉,组方搜集

      治产后卒中风,五石汤

      【方剂名称】五石汤

      【功效主治】产后卒中风,口噤,倒闷吐沫,瘛疭,眩冒不知人,及湿痹缓弱,身体痉,妊娠百病。

      【组成配方】 白石英、钟乳、赤石脂、石膏各二两、紫石英三两、牡蛎、人参、黄芩、白术、甘草、栝楼根、芎、桂心、防己、当归、干姜各二两、独活三两、葛根四两(一方有滑石、寒水石各二两,枣二十枚)

      【用法用量煎法】 上药以五石为末,㕮咀诸药。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次服,日三夜二。

      【出处】 (《千金》卷三)

      【五石汤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寒水石:辛、咸,寒。归心、胃、肾经。清热泻火。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

      防己:苦,寒。归膀胱、肺经。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祛湿敛疮。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紫石英:甘,温。归肾、心、肺经。温肾暖宫,镇心安神,温肺平喘。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赤石脂: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治产后虚冷七伤,五石汤

      【方剂名称】五石汤

      【功效主治】产后虚冷七伤,时寒热,体痛乏力,并治百病。

      【组成配方】 紫石英、钟乳、白石英、赤石脂、石膏、茯苓、白术、桂心、川芎、甘草各二两、薤白六两、人参、当归各三两、生姜八两、大枣二十枚

      【用法用量煎法】 上药五石并为末,余药各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六合,去滓,分六次服。

      【出处】 (《千金》卷三)

      【五石汤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薤白: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大枣:甘,温。归脾、胃、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紫石英:甘,温。归肾、心、肺经。温肾暖宫,镇心安神,温肺平喘。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赤石脂: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以上三个《千金方》也是以五种石头为主药来组方的,可见矿石类用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


      坚症积聚第五《备急千金要方》

      (论一首,方四十四首,灸法六首)

      论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答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

      故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一作病)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已。

      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也。故以是别知积聚也。

      经络受病,入于肠胃,五脏积聚,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积聚之始生至其已成,奈何?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止乃成积。人之善病肠中积者,何以候之?曰∶

      皮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伤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作肠胃之积。寒温不次,邪气稍止,至其蓄积留止,大聚乃起病。有身体腰、髀、股、 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不可动,动之为水溺涩之病。少腹盛,左右上下皆有根者,伏梁也,裹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王冰云当作出)膈,挟胃脘内痈,此久病也,难疗。居脐上为逆,慎勿动,亟夺其气?溢于大肠?

      三台丸

      治五脏寒热积聚,胪胀肠鸣而噫,食不生肌肤,甚者呕逆,若伤寒寒疟已愈,令不复发,食后服五丸,饮多者吞十丸,常服令人大小便调和,长肌肉方

      大黄(熬) 前胡(各二两) 硝石 葶苈 杏仁(各一升) 浓朴 附子 细辛 半夏(各一两) 茯苓(半两)

      上十味,末之,蜜和,捣五千杵,服如梧子五丸,稍加至十丸,以知为度。

      五石乌头丸方

      治男子女人百病虚弱劳冷,宿寒久癖,及症瘕积聚,或呕逆不下食,并风湿诸病,无不治之者。

      钟乳(炼) 紫石英 硫黄 赤石脂 矾石 枳实 甘草 白术 紫菀 山茱萸 防风 白薇 桔梗 天雄 皂荚 细辛 苁蓉 人参 附子 藜芦(各一两六铢) 干姜 吴茱萸 蜀椒 桂心 麦门冬(各二两半) 乌头(三两) 浓朴 远志 茯苓(各一两半) 当归(二两)枣?

      上三十二味末之,蜜和,捣五千杵,酒服如梧子十丸,日三,稍加之。

      乌头丸方

      治男子女人寒冷,腹内积聚,邪气往来,厥逆抢心,心痛痹闷。吐下不止,妇人产后羸瘦。

      乌头(十五枚) 吴茱萸 蜀椒 干姜 桂心(各二两半) 前胡 细辛 人参 川芎 白术(各一两六铢) 皂荚 紫菀 白薇 芍药(各十八铢) 干地黄(一两半)

      上十五味末之,蜜丸,酒下如梧子十丸,日三,稍加之,以知为度。

      治心腹疝瘕,胁下及小腹满,坚痛有积,寒气入腹,使人腹中冷,发甚则上抢心气满,食饮喜呕方。

      大黄 茯苓(各一两半) 吴茱萸 桂心 黄芩 细辛 人参 蜀椒 干姜(各一两六铢) 牡丹甘草 川芎 苁蓉 虫(各十八铢) 芍药 防葵 虻虫 浓朴 半夏(各一两)男发灰(半两)

      上二十味,末之,以蜜丸,服如梧子五丸,日再,渐加之。


      梁秀清家传秘方:五石汤-治癫狂

      五石汤的来龙去脉,组方搜集


      《千金翼方》五石护命散

      方剂:五石护命散的作用,五石护命散的功能主治

      方剂名称:五石护命散

      成分组成:紫石英(取紫者,头如樗蒲者上)2两半,白石英(取如箭镟者上)2两半,钟乳(极白乳色者上)2两半,石硫黄(取干黄色,烧有灰者)2两半,赤石脂2两半,海蛤2两半,栝楼2两半,干姜1两半,白术1两半,人参5分,桔梗5分,细辛5分,防风3分,黑附子(炮,去皮)3分,桂心3分。

      出处:《千金翼》卷二十二。

      主治:虚劳百病,羸瘦,咳逆短气,骨问有热,四肢烦痛,或肠鸣,腹中绞痛,大小便不利,尿色赤黄,积时绕脐切痛急,眼眩冒闷,恶寒风痹,食饮不消,消渴呕逆,胸中胁下满气不得息,周体浮肿,痹重不得屈伸,唇口青,手足逆,齿牙痛;产妇中风,及大肠寒;年老目暗,恶风头着巾帽厚衣对火,腰脊痛。

      功效:久服则气力强壮,延年益寿。

      用法用量:净温淳酒服1薄,日移1丈再服1薄,如此3薄尽,须舆以寒水洗手足,药力行者痹,便自脱衣,冷水极浴,药力尽行,周体凉了,心意开明,所患即愈。羸困着床,皆不终日愈矣。凡服此药,食皆须冷,惟酒令热。当饮淳酒令体中熏熏不绝,若饮薄酒及白酒,令人变乱。若病癥瘕者,要当先下,乃可服药耳。

      制备方法:上药皆取真新好者,各异捣筛,筛已乃出散。重2两为1剂,分3薄。


      插播一个典故:皇普谧用三黄汤治疗五石汤后遗症

      针灸 甲乙经的作者皇普谧在当年跟风吃了当时名人盛行服用的五石汤,造成身体大热大火百班治疗无用,后来他的亲属发现一书记载着一个药方名 三黄汤 治疗好了皇普谧的大热,后来皇普谧用此药方又治疗好了很多这样的人,

      很多人会疑问,这个三黄汤是不是(大黄、黄连、黄芩)?

      三黄汤一例:

      要专门汇集一个三黄汤的文章。三黄汤有好几个,千金外台小品医心方里有。

      来源:《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

      主治: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组成: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三分 黄芩三分

      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

      加减: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组成】大黄9克 黄芩6克 甘草3克 栀子27枚。

      上四味,嚼咀。以水1升,煮取360毫升,分三次服。

      【主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

      【加减】若大便秘甚,加芒消28克。

      别名】泻心三黄汤、泻心汤

      【来源】《千金翼》卷十五。

      【组成】大黄3两,黄连3两,黄芩3两。

      【主治】三焦壅热,烦躁谵语,腹痛胀满,大便秘结,胬肉攀睛;妇人伤寒6-7日,胃中有燥屎,大便难,烦躁谵语,目赤,毒气闭塞不得流通;心受积热,谵语发狂,逾墙上屋;热证口疳。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分为3服。

      【附注】泻心三黄汤(《活人书》卷十九)、泻心汤(《得效》卷八)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