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里形表的机理,合乎现代物理学的理解
华夏中医人 Loonta数据中心 2021-05-20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如果要深入学习中医,《黄帝内经》是绕不开的一本经典教材,一直以来,文言文障碍了不少童靴的前进的脚步,其实文言文本质上还不如英文难,毕竟是同一语种。
如果能够还原到《黄帝内经》的原语境中,很多时候会发现,岐伯不仅仅在讲医学,甚至在讲物理学,讲事物运行的基本规律。
一不小心就破圈了,而今为大众所了解的,就有这样的名句: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这里的病,很容易让人从身体上的疾病,延伸到社会的弊病,企业的管理缺陷,国家社稷的危机,都可以称之为:病。
至于乱,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几乎忘记了身体内部的气机混乱的原始意义,多用于社会的动乱,社会的动荡,都称之为:乱。
一乱一治,一病一治。
乱还不等于病,只是病之前的征兆。
我们简单的理顺这样的次序:
未乱=》已乱=》未病=》已病
现代的医学一般是要出现症状,甚至要观察一段时间才介入的,其实这种方法是效率比较低,但是未病之治,未乱之治都是比较扯皮的,关键的一点就是不知道如何算医疗费用。
对于整个社会的运作,社会学者专家还是会提出这样的标准,就是人均健康指数,幸福指数,城市的宜居指数等等,说到底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人们的整体健康水平,最后还是可以体现出来的。
上图是对应《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第六的这段话: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抛去复杂的表象,人们总会回归事物运行的本质。
阴阳离合论,结尾这段话,也是充满玄机:
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积传”也有些版本是“重传”。
在很多场景,这段的解析是这样:
阴阳之气,运行不息,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我们进行更加仔细的解析:
阴阳之气,运行不息,周而复始的围绕着整个身体在运行着,好像一个圆球一样;
施步全身,递相传注于全身,在身体运行一周,一周一周的运行,气运于里,形立于表,这就是阴阳离合、表里相成的缘故。
由于有全文的铺垫,我们大胆的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大圆球。
气球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充气,把气球表面支撑起来,人们也经常把一幅皮囊来比喻人体。
这个时候,我们联系“神机、气立”的概念一起理解,应该会有更多的领悟。
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第七十》
气立和形立都是讲人体的支撑,人的身体就是依靠气来支撑这个形体立起来的,象吹气球一样。
神机则是讲内在的机制,人的肉体运动是依靠思想意识来指挥的,意识、还有下意识潜意识、本能反应、应激反应等等,这些都属于神机的范畴。
《黄帝内经》中关于阴阳组成的系统还有其运作的机制,都讲的很清楚。
这对于现代医学,是有很多借鉴参考意义的,甚至在社会管理学的其他各个领域都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