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四月疫情动态汇集,谦和既济盘点和预后思路
华夏中医人 谦和既济LoontaDC 2021-06-07
起点
这次广州乃至东南亚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涌,起点源头乃至印度新冠病毒变种升级,是可以肯定的,印度的大环境和抗疫力度导致本次的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的波及,值得引起警惕,消极抗疫和国家动员能力太差,总是要吃亏还波及邻国。
印度发现的这个双突变变异毒株,已经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英国发现了本土出现相关病例之后,就对该变异毒株进行深入的研究,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不知道印度是在故意隐瞒还是水平不够,英国发现该变种的一个非常可怕的特性——在高温环境下能够更快得传播。
我们基于五运六气在中国为观察中心的理论,本次的疫情应该是二之气就酝酿了,阴历四月开始爆发。
这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月份,高温的环境正是此类病毒传播的温床。
特征
印度发现的双突变变异毒株的这个特性是很反常,普通新冠病毒,活着了类似的冠状病毒,都是气温越低传播得越快,一旦气温高了,病毒传播速度就会受到影响,因为病毒耐不住高温。现在,印度发现的变异病毒,不仅耐高温,还能在高温环境中更快得传播。考虑到印度的气候,可以说该变种毒株就是针对印度进行的变异。
在中医的角度,属于湿火瘟,火邪盛行,这是气候导致。
考虑到从2019年起,新冠疫情就在全世界范围揭开序幕,如果算上美国之前的流感和白肺病,整体和2018年后,全世界的经济下行是同频率的。
这里要说明一个可能忽略的因素,瘟疫的流行是有宏观的因素在主导的,中医称之为邪气,邪气有来自天地之间,有来自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
概况来说瘟疫之邪气有四种:疫气”“疠气”“戾气”“杂气”。
疫气:也可以归结为杂气,是一种综合作用。
疠气:来自自然界,环境不卫生,蚊虫叮咬,在极端气候的加持下,病毒快速感染传播。
戾气:这种邪气和人类自身有直接的关系,主要是社会的生态环境不好,人们长期压力大,挨饿,经济危机,战争时代,都可能出现较大的戾气。戾气不等于疫气,但是会和疫气一起形成强大的瘟疫流行。
杂气:以上三种,包括其他各种不正之气,混合在一起就是杂气。
辛丑四月流行的这种新冠病毒变异的疫情,已经不像2019年时候的那么单纯了。
从天地之气的邪气,逐渐演变成新的情况,人类群体的负面情绪的加入,于是呈现新的状况。
新作业范本:广州模式
东南亚炒作业不行了,近日来,不仅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广州,其实整个东南亚都危危可及。
据外媒报道,自印度暴发了严重的第二波疫情之后,全齐疫情的“震中”逐渐转移到了南亚地区,随后,印度的疫情又进一步在地区内开始辐射,导致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沦陷了。目前,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有将近一半都来自东南亚地区。
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东南亚地区的抗疫表现有目共睹,普遍比西方国家做得好,甚至印度在最开始的时候,做得也还不错。当时这些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没有使用什么独门绝技,中国有现成的作业,照着抄一遍就行了。
新时期下,有新的特征,当前的这一波疫情新情况,全世界的希望在广州。
说一句悲观的话,如果广州模式失败了,全世界都吃不好果子,所以美国向中国施压的时候,也要挑挑日子,看看老黄历。
现在世界的医疗模式,尤其是西医模式,在新冠疫情之下是不堪一击的,最快崩溃就是欧美国家。
可以说,中国凭一己之力,抵挡着了这个时代最严重的危机,战争可以坐下来谈和,而瘟疫是完全不可控的,唯有人类的智慧和协作才可以抵挡,还要看运气。
新冠疫苗的后遗症问题
这个本来是要单独论的一个话题,时间紧急,群策群力。
时到当下,我们也不必要过度的粉饰太平,要实事求是,新冠疫苗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个疫苗的有效率和灭活工艺,乃至临床观察,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医本来是现代医疗疫苗模式的先驱。
在当下,回归医学本身,应该是可以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补充思维。
预后防治的中医模型
当下的新冠疫苗是通过肌肉注射手上臂为主,至于吸入式的疫苗还没有推向社会,成本也是一个问题,现在不在讨论之列。
肌肉注射,按照六经理论,这个疫苗是进入阳明经。
进入阳明经之后,一部分要流向肺经,肺属于太阴,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以理解为流向太阴经。
另一部分要流向血液,进一步影响肝脏,和通过肾系统排出体外,可以理解流向为少阴经。
疫苗的机理是让人体先学会杀死指定的病毒类型,从而训练起来免疫记忆,就是提高人体的应激敏感度,从而提高抵抗力。
那么,这个疫苗进入人体之后,人体机能要做的事情,就是杀灭病毒,排出体外。
按照当下的情景,就算是打了疫苗之后,不管有没有出现不良反应,起到多少效果。
可以考虑,进一步清热解毒,健脾胃,利尿,益气,增加抵抗力。
预后方参考:
组方参考:葛根,羌活,黄芩,黄连,连翘,生甘草,炙甘草,怀牛膝,升麻,柴胡,车前子,玉竹,党参。
这是一个参考思路,抛砖引玉,共同抗疫。
END
延伸阅读:
中医瘟疫的致病特点
疫气不同,致病毒性强弱不同 中医对瘟疫之邪有“疫气”“疠气”“戾气”“杂气”之称。
《温疫论》指出“疫气者亦杂气中之一,但有甚于他气,故为病颇重,因名之疫气”,疫气是来势凶猛,变化迅速,病死率高的急性传染病。
吴又可指出“天地之杂气,种种不一”“有是气则有是病”“各随其气,而为诸病焉”,还说“杂气为病,一气自成一病”,因此在《温疫论》中论述了“虾蟆瘟”“瓜瓤瘟”“疙瘩瘟”等不同病名。”
戾气
戾气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 lì qì。是暴戾之气的意思。即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也指中医学中有戾气一说,是和正气相反,和邪气相对应的。 [1]
可以看做杀心重,或杀气的近义词,但更指向广泛一些,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偏爱杀戮残害,比如动不动破口大骂,或对一些小的坏事偏向于非常严厉处罚。同时其指向对象也不一定是一些真正的罪行严重,也可能指心地非常黑暗的人。出自《温疫论》。
中文名 戾气 拼 音 lì qì 解 释 病因学名词 出 自 《温疫论》
目录
1 组词
2 出处
组词
戾气:中医学中有戾气一说,是和正气相反,和邪气相对应的。
除此,有些用法中可以理解为就是暴戾之气的意思。即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 可以看做杀心重,或杀气的近义词,但更指向广泛一些,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偏爱杀戮残害,比如动不动破口大骂,往死里骂,或对一些小的坏事偏向于非常严厉处罚。同时其指向对象也不一定是一些真正的罪行严重,心地非常黑暗的人。
出处
病因学名词。见《温疫论》。又名疠气、疫疠之气、毒气、异气、乖戾之气、杂气。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是温疫病和某些外科感染的病因。戾气有多种,某一特异的戾气可引起相应的疾患。通过空气传染或直接接触传染,即可散发,又可成流行之疫。《诸病源候论》卷十:“人感怪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yì qì]
疫气
疫气,读音为yì qì,汉语词语,意思是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中医文献记载中,又有“疠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
中文名 疫气 拼 音 yì qì 释 义 疫病 注 音 ㄧˋ ㄑㄧˋ
目录
1 解释
2 出处
3 疫气的特点
4 流行的原因
解释
疫病。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在中医文献记载中,又有“疠气”、“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名称。
出处
汉 阮瑀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昔 赤壁 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 周瑜 水军所能抑挫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三国演义》第一回:“ 中平 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
唐 李贺《仁和里杂叙皇甫湜(湜新尉陆浑)》: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新鬼回家》:“是时 天津 疫气流行,死者甚众。
疫气的特点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疫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它可通过口鼻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从而造成流行。
2.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疫气的毒力比一般的六淫之邪更强,热毒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更甚,并常兼夹湿毒、毒雾、瘴气等秽浊之气侵犯人体,故比六淫发病更急,且来势凶猛,病情危笃,死亡率高。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因为一种疫气引起一种疫病,故致病后症状相似。《素问》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流行的原因
病的发生与流行,多与气候因素、环境因素、预防措施不当和社会因素有关。
疠气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 提供内容 。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在中医文献中,疠气又称为“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
中文名 疠气 出 处 《温疫论》 类 别 中医药术语
目录
1 解读
2 中医应用
解读
疠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在中医文献中,疠气又称为“疫毒”、“疫气”、“异气”、“戾气”、“毒气”、“乖戾之气”等。明·吴又可《温疫论·原序》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指出疠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
疠气可以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也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而发病。
疠气侵人,导致多种疫疠病,又称疫病,瘟病,或瘟疫病。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AIDS)等,都属感染疠气引起的疫病,实际上包括了现代临床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
中医应用
疠气的致病特点
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一般而言,由于疠气多属热毒之邪,其性疾速,而且常挟毒雾、瘴气等秽浊之邪侵犯人体,故其致病比六淫更显发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多端,病情险恶。因而发病过程中常出现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症状。《温疫论》述及某些疫病,“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足见疠气致病来势凶猛,病情危笃。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疠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可通过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在人群中传播。当处在疠气流行的地域时,无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凡触之者,多可发病。疠气发病,既可大面积流行,也可散在发生。
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疠气作用于脏腑组织器官,发为何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且其临床表现也基本相似。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选择性,从而在不同部位产生相应的病证。疠气种类不同,所致之病各异。每一种疠气所致之疫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所谓“一气致一病”。例如痄腮,无论男女,一般都表现为耳下腮部肿胀。说明疠气有一种特异的亲和力,某种疠气可专门侵犯某脏腑、经络或某一部位而发病,所以“众人之病相同”。
隐藏内容需要付费才可以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