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海聊 海聊 关注:7 内容:33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要和金匮要略方论配套使用,其实远不止这些,张仲景隐藏很多秘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海聊 > 正文
    • 海聊
    •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要和金匮要略方论配套使用,其实远不止这些,张仲景隐藏很多秘密

      华夏中医人  谦和既济LoontaDC  2021-06-08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要和金匮要略方论配套使用,其实远不止这些,张仲景隐藏很多秘密

      这是一本工具书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查询工具,是配套使用的,不是独立成书。

      关于这本书,通常这样认为《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

      张仲景原著是《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要和金匮要略方论配套使用,其实远不止这些,张仲景隐藏很多秘密

      降低职业入门难度,并且引导推进标准化改革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伤寒论》要和《金匮要略》一起配合来看,是配套的工具书,其实不止《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读《伤寒论》参考的书籍: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等等。

      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张仲景写到自己在写书时除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到主要参考的书籍有《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其中《素问》、《九卷》、《阴阳大论》的内容存在于《黄帝内经》中。

      因为《伤寒论》并没有讲医理,其给人的思路就是,看到什么症状,就辩证为什么经的病,用什么样的药,效果去到怎么样,这样的一个流程。

      所以有人也是这样形容,《伤寒论》是一本给傻瓜的人看的书。

      只要把条辩背诵熟悉了,懂得怎么样去套用,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大大降低的医生职业的入门难度。

      可以这样说,张仲景改革了古代中医的职业准入规则。

      本来中医技术是掌握在少数的精英知识分子之中,一本《伤寒论》硬生生的把中医变成一门技术,变成一个大多数人都可以进入的标准化职业。

      其实,张仲景的这一系列著作成果,我们隐约可以看到,远不止一本《伤寒论》,历来民间流传多个版本,最有典型的是《桂林古本伤寒论》。

      张仲景到底还是留了一手,还是处于基础类型医生的资质参差不齐,所以有秘传的另外一部分。

      《胎胪药录》的猜测

      《伤寒论》肯定不是张仲景的全部,比如历来争议很大的《胎胪药录》。

      《阴阳大论》的内容存在于《黄帝内经》中,《八十一难》是现在所称的《难经》,《黄帝内经》和《难经》主要讲述的是人体和病机的原理,猜想所对应的《胎胪药录》应该是讲述药物的原理。

      按照字面的理解,胎的意思是某种事物的根基,也可以理解成胎儿或者胎息,胪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陈述,根据上面两个字解释的排列组合,胎不太可能会被理解为胎儿的意思,如果理解为“根基陈述”,好像也比较别扭,最有可能的是胎息状态下对药物的感受,我们知道在胎息状态下人体可以感知自身身体的运行,在胎息状态下应该也能感知药物在人体中的运行。

      关打坐中可以观察药性,有一本书《内证观察笔记》已经触及一些,其实还有更多的内容,都属于秘传的,这是事实。

      根据李阳波讲述、刘力红等整理的《开启中医之门》中也认为胎即胎息,胪即转运,胎胪药录是指在胎息状态下,体内真气将会随意转运,在这样的境界中对药物进行体验,并将体验到药物的气味归经及作用记录下来。从而也说明胎胪是一部中药“药理”的书。

      还有一个经典医案,现在基本上是可以考证出来为真实发生过的,以前还在争论是故事传说而已。

      那就是张仲景预言王仲宣20年后,脱眉而死的推演,建议及时服用五石汤。

      这五石汤就没有记录在《伤寒论》之内,而且推演20年后人身体健康,甚至生死的算法,也没有记录在《伤寒论》之内。

      问题来了,如果这个医案存在,那么张仲景藏着掖着的东西可多了去。

      很多古板的中医对这种医术观察是否定的,其实是存在的。

      如果对《黄帝内经》熟悉的话,就知道这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这一方面的医术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逐渐跑偏了,都变成算命的技术了。

      而渐渐的给义正言辞的中医学究们抛弃了。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很多专家学者精英,现在把整套中医体系都要抛弃了,更何况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时间公式

      至于推算时间的技术,这里为什么要讲这么多呢?

      别的就不多讲了,因为《伤寒论》里面就很多关于时间推演的公式,比如:

      辨脉法第一(片段)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问曰】伤寒三日,脉浮数而微,病人身凉和者,何也?

      【答曰】此为欲解也。解以夜半。脉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脉数而解者,必能食也;脉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

      问曰】病脉,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别之?

      【答曰】寸口、关上、尺中三处,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虽有寒热不解者,此脉阴阳为和平,虽剧当愈。

      立夏得洪(一作浮)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

      【答曰】假令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片段)

      【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当宜下之,与大承气汤。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中医奇术疑云

      诸如此类的,数不胜数,这里面必有公式,比如很多医家认可的六经病欲解模式,还有流传的仲景方术,真真假假,迷魂阵大摆。

      《易演中医》作者认为,《伤寒论》立论基础,逻辑构架,桥梁,全部来自太极图的易演从《黄帝内经》中《六微旨大论》和《热论》寻找依据。

      如果我们来《黄帝内经》中寻找蛛丝马迹,这里面的算法系统更加完善恢宏庞大,张仲景的工具书太少,根本装不下,写不完。

      张仲景到底隐藏了多少,张仲景到底知道多少,一定比我们想象中的还多,医圣两字必有所配。

      END


      延伸阅读:

      序言翻译


      序言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翻译:

      结论:我每次阅读越人入虢的诊断,望齐侯的颜色,从来没有不感慨赞叹他的才华出众的。怪现在在世的人,不曾留神医药,精通法术,以上治疗你亲人的疾病,下面以救贫贱的困境,中以保身高全,以培养他的生,但竞争荣誉趋势,踮起脚尖豪强,孜孜不倦地迫切,只有名利是追求,修饰的末端,突然放弃了本来,华外部,而憔悴的内,皮都没有了,毛又附了。突然遇到风的气吗,我不是常的疾病,忧患和灾难到,而正在震动,投降意志屈服,豆卢钦望巫祝,对穷归天,束手接受失败,带着百年的寿命,拿最贵的重要手段,交付所有的医生,随其所措,说句话啊!!他的身体已经死了,神明消失,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只为哭泣,痛啊!整个社会昏迷,没有人能明白,不爱惜性命,如果是轻微的生命,他有什么荣耀势利的说呢!而进不能爱人知道人,退不能爱自己了解自己,遇火灾遇祸,身在地,茫茫昧昧,那些像游魂。哀呢!走向世界的人,追逐名利浮华,不稳固根基,忘我追求物,危险就像冰谷,到这的。我家族一向人口众多,之前有两百多人,自从建安纪年以来,还不到十年,那些死去的人,占有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感叹过去沦丧的处境,伤横遭夭折却没有得到救援,于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写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同时平脉辨证,《伤寒论》为各种疾病共十六卷,即使不能完全治愈各种疾病,希望可以见病知源,如果你能找我所集,考虑了一半。天上布五行,以运万物,人领受五常,因为有五个收藏,经络腧穴府,阴阳会通,玄冥微妙,变化难极,如果才能高认识妙,难道能探其道理啊!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李仲文,中代有长桑、扁鹊,汉代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时限,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看看现在的医生,不想一想求经旨,以演他所知道,各承家技,始终遵循旧,省疾问病,务必在口给。相对片刻,便开药,按不到一尺一寸,握着我的手和脚不,人迎趺阳,三部不参与,动几发息,不足五十,短时间不知道决定诊断,九候从来没有模仿,明堂朝廷,完全不明白,所谓窥管而已。那些想看死亡别生,实在是太难了。孔子说:生而知之的上,学习是次要的,多闻博识,这是次一等的智慧。我住在尚方方法,请事斯语。


      《胎胪药录》内容推想 

      最近在整理药性,颇为费时,想仲景序中讲《胎胪药录》,内容也至少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药名,内视颜色,温寒,润燥,气分血分。

      2,阴阳比例,稳定性,影响力

      3,药物所入位置,及所入不同位置的比例分成、补益/调节作用、药性偏向、特效

      4,药物特性,作为引药时的效果

      5,药物间相互作用,也许是一些常用的相互促进的配伍方式

      这其中阴阳需要较强的内证能力

      而药物相互作用过于繁复,需要更多的试验才能完成啊,只能先空下了。

      《胎胪药录》推测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的“胎胪药录”,就是在胎息状态下,对中药的气味,归经一一胪陈记录的书籍。

      <span pingfang=”” sc”,=”” “lantinghei=”” “microsoft=”” yahei”,=”” arial,=”” 宋体,=”” sans-serif,=”” tahoma;”=””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在读张仲景的《伤寒论》时,可见其在序言中提及的有《胎胪药录》一书,关于这本书到底是什么书,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我总觉得每个版本的解释都不尽然。直到近日,读由李阳波先生讲述、刘力红等老师整理的《开启中医之门》,里面有一篇《胎胪药录解》,李阳波先生认为胎即胎息,胪即转运,胎胪药录是指在胎息状态下,体内真气将会随意转运,在这样的境界中对药物进行体验,并将体验到药物的气味归经及作用记录下来。从而说明胎胪是一部中药“药理”书。我发现这个解释很完美地解决了我心中的疑问,觉得这个“解”很有道理。 仲景在序言中共言及五本书,皆是中医的基础,也就是中医大法、精髓。作为一代医圣,其博览群书,而在序言中谈及一本妇科或儿科专业的书籍可能性是不大的,而如果将其理解为药理书,那么就合理得多了。仲景所述及的其实就是《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由此可看出还缺乏一本药学著作,因为有了“兵法”还需要“武器”。这样才能构成学习中医所必须具有的一个完整系统,也正是因为《胎胪药录》作为一本药理学著作,对仲景的学术影响很大,特别是从仲景方的简练有效、配伍奇妙不难看出仲圣对药理掌握的精深。从而也可佐证《胎胪药录》一书极有可能是药理学著作。所以仲圣将其与《素问》、《九经》、《难经》等同列入序中,以显示其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很显然,如果是一本专科著作,仲景应该不会将其与其他五本书作为同等重要对待的。 如果正如李阳波先生所述,古人是通过胎息状态下,体验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能来阐述药理的,从而指导中医文化的发展。那么我们今天通过小白鼠而做的实验,对于人体的可靠性就逊色了不少,尤其现在通过动物实验一遍遍的去验证古人的经验,不仅仅是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一定程度防碍了中医真正的发展。古人通过亲身体会、大量的临床并进行了智慧的总结而得出的东西,而今我们却要靠白鼠点头才行,这一点是很多中医大家所不赞同的。中医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发展。仅靠动物实验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李阳波先生的一个“解”,不仅解开了我对《胎胪药录》一书的本质的疑问,也让我感到了古人是怎样去认识研究中医药的。

      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张仲景写到自己在写书时除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到主要参考的书籍有《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其中《素问》、《九卷》、《阴阳大论》的内容存在于《黄帝内经》中,《八十一难》是现在所称的《难经》,《黄帝内经》和《难经》主要讲述的是人体和病机的原理,猜想所对应的《胎胪药录》应该是讲述药物的原理。

      按照字面的理解,胎的意思是某种事物的根基,也可以理解成胎儿或者胎息,胪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陈述,根据上面两个字解释的排列组合,胎不太可能会被理解为胎儿的意思,如果理解为“根基陈述”,好像也比较别扭,最有可能的是胎息状态下对药物的感受,我们知道在胎息状态下人体可以感知自身身体的运行,在胎息状态下应该也能感知药物在人体中的运行(不过目前没看到有高人这样实践过)。

      另外,李阳波讲述、刘力红等整理的《开启中医之门》中也认为胎即胎息,胪即转运,胎胪药录是指在胎息状态下,体内真气将会随意转运,在这样的境界中对药物进行体验,并将体验到药物的气味归经及作用记录下来。从而也说明胎胪是一部中药“药理”的书。

      不过很可惜这本书已经失传,也没有其他的资料可以让我们猜想其中的内容。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要和金匮要略方论配套使用,其实远不止这些,张仲景隐藏很多秘密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要和金匮要略方论配套使用,其实远不止这些,张仲景隐藏很多秘密


      《胎胪药录》是本什么书?

      但是,只阅读《神农本草经》是抓不住药性之重点的,《神农本草经》只是记录了可能的药效,而并未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譬如说,《神农本草经》认为干姜还能“止血,出汗,逐风”,《伤寒论》则将这些功效忽略,不是《伤寒论》之欠缺,而是《伤寒论》能抓住药性本质,不被杂乱信息所误导。不谦真人以为,可以推断《胎胪药录》就是《神农本草经》,或者说,《神农本草经》的底本就是《胎胪药录》。” 

      伤寒论是一本工具书,要和金匮要略方论配套使用,其实远不止这些,张仲景隐藏很多秘密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