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养生社区 养生社区 关注:5 内容:412

    《伤寒论》思维导图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养生社区 > 正文
    • 1
    • 养生社区
    • 《伤寒论》思维导图

      华夏中医人     来源 :徐小丽Little Lily 2023-08-26

      对中医了解过的朋友,或许都对《伤寒杂病论》有所耳闻。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名著之一,但其实这本著作由《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部组成。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正是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智慧。大家正在学习中医的朋友们,有多少人读过伤寒论呢?

      伤寒论被称为方书鼻祖,字字珠玑,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中所用的方剂被称为“经方”。

      为什么经方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伤寒论的方子,只要辨证准确、运用熟练,对于现代多数疾病的治疗都是没有问题的。

      提及伤寒论,不得不提六经辨证。

      这里的六经,与《内经》中的六经内涵不太相同,但二者又有所联系

      伤寒论把人体所得的疾病,按照六经分为六种,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大阳病主表,阳明病主里,少阳病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三阳病证以六腑的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的病变为基础。

      而六经,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厥阳经,少阴经,是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组成的六个病理阶段。

      这与内经提及的六经有所差别。内经提及“六经”一词在《素问·热论》篇,此六经仅从热证而言;而伤寒论的六经是从此基础上进一步阐发,虽用“六经”命名,但并非专指经络,而是后世医家对三阴三阳经的简称,一经代表一阶段,且理法方药俱备,较内经的方法论更为完整、系统和具体。

      另外,必须明确的是,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是不同的概念,三者不能混称。

      六经实际上是仲景及历代伤寒学家在全面继承《内经》六经的认识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而来的一个高度抽象的生理概念。

      根据人体结构、功能、联系之不同特性,划分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子系统,子系统之间既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

      《伤寒论》思维导图

      六经病则是人体感受外邪后,六经系统功能失调或所系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的损伤而表现出来的病理现象,六经病证因六经生理的有机联系,自然构成病证之间的联系与转化等病理联系

      六经辨证是仲景及历代医家在六经生理病理认识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辨证与论治方法。

      对六经概念的理解,各代医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六经脏腑说、六经经络说、六经气化说、六经地面说、六经形层说、六经治法说、六经病程说、正邪相争说等等的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却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伤寒学说的应用。

      因此,学会六经辨证,是《伤寒杂病论》理解经方辨证体系的关键;弄清这六经的实质,也联系到对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解与运用。

      伤寒六经辨证法,无论在辨证方面或治疗方面,都有着极完整的系统性和系列性。所谓系统性,就是数百个伤寒的具体证候,以病位的、病性的同一性组成六个病理阶段,即六经。六经又以同一的病因组成一个伤寒整体,即伤寒病理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伤寒六经病理阶段过程中的若干具体证候之间纵的病理关系,形成了六经辨证的系统性。所谓系列性,即数百个伤寒具体证候,以病理趋势的特殊性相区别,以病因的同一性而组成一个伤寒证候的系列,又以同一的病性而组成阴性证系列与阳性证系列,又以病位病性的同一性形成六经证系列性。

      六经各证候之间的横的病理关系形成六经辨证法的系列性。从其系列性说,伤寒过程依据器官功能盛衰分化为阴阳两类证候。阴证类与阳证类又依据表、里、气机病位而分化为六经。六经各经中又依据不同的病理趋势分为若干具体的证候。从伤寒一病分六经,六经又各分为若干具体证候,都是以病因、病位、病性相联系,又以病位、病性相区分,形成一个辨证系统。

      辨证之目的为治疗。由于伤寒病为一种生物病原体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因而以“因势利导”为治疗的主导思想。从这一治疗思想出发,对伤寒阳性过程以祛邪为治疗原则,对伤寒阴性过程以扶正为治疗原则。在三阳病中,由于不同的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祛邪法;在三阴病中,也因不同病位有不同的功能特性而有不同的扶正法。

      如太阳为阳性表病而用汗法祛邪;阳明为阳性胃肠病而用吐法、清法、下法祛邪;少阳为阳性气机病而用和法;少阴病为阴性表病因而用助阳温经之扶正法;太阴病为阴性胃肠病而用助阳温里法扶正。祛邪法分汗、吐、清、下、和诸法;扶正分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如此形成一个伤寒辨证治疗系统。略如下列图表:

      《伤寒论》思维导图

      上述是伤寒六经系统与治疗法则。以下为六经辨证治疗系统的各经证治。

      (一)太阳经证治系统

      在太阳病理阶段,由于是表病位的阳性过程,体表组织在抗御反应中表现着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体表组织因其功能特性而通过排汗的代谢机能以祛除病理物质,所以有发热自汗出与发热汗不出两种向外趋之势态。仲景根据太阳这种外趋之病势而因势利导用汗法祛邪。但汗法据自汗病势用解肌法,以桂枝汤为主方。

      据无汗病势用发汗法,以麻黄汤为主方。自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因有太阳自汗病势的同一性,又各有其特殊性质,所以皆用桂枝汤加减法治疗。无汗病势之各具体证候也因有着太阳无汗病势的同一性及各自的特殊性质,也皆以麻黄汤加减方治疗。桂枝汤加减方共十五个都以桂枝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自汗为病理依据。

      麻黄汤加减方包括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等四个,都以麻黄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无汗为病理依据。这样组成一个伤寒太阳辨证治疗系统。但在太阳病理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这样那样的并发或继发证。这些并发或继发证因为不是伤寒病因引起的,所以属杂病的范畴。如蓄血、水逆、热喘、水饮、虚烦、悸气、结胸、心下痞、胀满、停饮、滑脱等证。太阳阶段的辨证治疗系统略如下表:

      《伤寒论》思维导图

      (二)阳明经证治系统

      在阳明病理阶段,由于肠胃的生理特性(如胃的呕吐和肠的排便亦为保护和防御反应),在抗御过程中,表现为上越、里热、下夺三种趋势。仲景据上越趋势而用吐法,以涌吐而祛除病理物质;据里热之势而用清法,以通肠来祛除里热;据下夺之势而用下法,以排便来祛除病理物质。上越、里热、下夺以胃家实为共性,上越以愠愠欲吐,里热以汗出而渴,下夺以不大便为各自病理特性。吐清下三法皆祛邪法,以邪之所在不同,因其所趋之势而祛除之。在阳明阶段中亦有并发或继发证,例如黄疸、热入血室、蓄血、虚烦、热淋、便秘等。阳明经辨证治疗系统略如下表:

      《伤寒论》思维导图

      (三)少阳经证治系统

      少阳病理阶段是伤寒在气机病位引起的病理反应。由于气机的功能特性规定着它调节失常的病势。仲景则因势用和解法,以柴胡汤为主。对兼有表证里证或其他证的俱以柴胡汤加减法治疗。在少阳阶段中也有热入血室等并发性杂病。少阳经辨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伤寒论》思维导图

      (四)少阴经证治系统

      少阴病理阶段是表病位阴性过程,病理趋势为阳虚表寒。仲景治以助阳温经法,以附子汤为主方,在其阶段过程中的各具体证候,亦有着各自的特殊性质,如阳虚表热、阳虚水不化、亡阳厥逆证等。当少阴与太阴合并过程中则出现表里虚寒与亡阳阴竭之证。少阴阶段也由于不同原因而发生下利便脓血,吐利烦躁、阳虚咽疼、咽中生疮、虚烦等继发性杂病。少阴病阶段辨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伤寒论》思维导图

      (五)太阴经病证治系统

      太阴病理阶段是里病的阴性过程,其病势为阳虚里寒,因其势而治以助阳温里法,以四逆汤为主方。太阴过程之辨证治疗系统如下表:

      《伤寒论》思维导图

      (六)厥阴经病证治系统

      厥阴病理阶段为气机病的阴性过程。对厥阴病仲景未出示治法,但他揭示了厥阴病理阶段中四个证候是气机病的阴性过程,也就是在机能衰弱和体液不足状况下的气机障碍。其辨证系统如下表:

      《伤寒论》思维导图

      六经病理阶段在辨证治疗上各成系统。六经证治系统又以病因的同一性连接为一个伤寒辨证治疗系统。六经之间既以病性、病位的特殊性相区分,又以病性、病位的同一性相联系。

      使千姿百态的具体伤寒证候,以类相属,而又分擘条理地编组为系统,连接为系列的东西,这不是别的,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特殊性质和同一性质。

      例如,同一病位依功能盛衰而分化为阴阳两性病理过程,它们又因功能进退变化而相互转化。同一病性的病理过程依据不同的病位而分化为三种过程,但又以同一的病性相联系。不同病性的过程皆以同一的病位相联系。如此地将伤寒病理发展过程中数以百计的特殊证候区分为六经,又连接为一个整体。

      六经病之间的传变皆取决于阴阳消长的变化:阴病转阳则病退,阳病转阴则病剧;阴病伤阳则病危,阳病伤阴则由表传里,阳病伤阳则向阴性发展;阴病伤阳则二阴合并,阴病伤阴则阴竭阳脱。在治疗方面,阳病治阴,治阴在保存津液。

      阴病治阳,治阳在扶正气。汗吐下清和诸法,皆祛邪法。邪气去则津液存、正气安。助阳温经、助阳温里、回阳救逆诸法皆扶正法。正气胜则邪气衰。六经辨证与治疗也是一个整体。因为辨证是方法,治疗是目的。

      辨证是治疗的根据,治疗是辨证的结果。因势利导是根据外界致病因素引起的伤寒病,在长期的实践中的总结,它本身即是按照客观规律去解决矛盾之意。阳性病以祛邪、阴性病以扶正的治疗原则,正是在因势利导思想的基础上,根据阴病和阳病的客观规律而产生的。

      例如,阳性病因功能强盛体液充足而发生功能亢进与代谢增高的抗御反应,自可根据病位的功能特性,顺应其抗御趋向以祛除病理物质。

      如太阳病在表用汗法;阳明病在上用吐法,在下用下法,里热用清法;少阳病在气机调节失常用和法。阴性病因功能衰退和代谢减低,这自应鼓舞机体功能提高抗御能力,以改变正邪之间的矛盾地位。如少阴病为表病的阴性过程,因体温不足而恶寒,身疼脉微欲寐,知为阳虚表寒之势,所以用助阳温表法以提高体表组织功能而利于抗病。太阴病为胃肠的阴性过程,胃肠因功能衰弱血循环不足而吐利腹疼,为阳虚里寒之势,所以用助阳温里法以提高胃肠功能而止其吐利疼痛。六经辨证与治疗是一个整体,虽然辨证可自成系统,而治疗方面亦自成系统。但辨证与治疗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旦分割开来,便俱失存在的意义了。

      伤寒六经是一个完整的辨证治疗体系。其纵的关系表现了它的系统性,其横的关系表现了它的系列性。如太阳病是由一个桂枝汤证的证治系列和一个麻黄汤证的证治系列所组成;阳明病是由一个瓜蒂散证的证治系列和一个白虎汤证的证治系列,及一个承气汤证的证治系列所组成;少阳病是由一个柴胡汤证治系列组成。

      太阳、阳明、少阳诸证为一个伤寒阳性病证治系列。少阴病是一个附子汤证治系列,太阴病是一个四逆汤证治系列。少阴、太阴诸证是一个伤寒阴性病证治系列。阴、阳两大系列为一个伤寒病的证治系列。伤寒六经辨证治疗体系,纵成系统、横成系列、辨证与治疗、理法与方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正是伤寒病理过程本身发展规律的反映,是长期临床实践认识的结果。

      它是祖国医学中最完美的辨证治疗系统,是祖国医学光辉的科学成就。但《中国医学史略》却说:“《伤寒杂病论》是一部条文式临床札记性的著作……既没有系统的专门论述,每条条文也不是加以明确的说明。”是的,所谓条文札记性,是《伤寒论》的简书的文字形式,但这并不妨碍条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六经本身即是专门的系统,只是仲景作出了《伤寒杂病论》,没有加以“明确的说明”,这也正如史前人类发明了钻木取火而没有说明摩擦生热一样!

      学伤寒,用伤寒,伤寒论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个中医人必学之书,只是很多中医人不得其门而入,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没有一块好的“砸门砖”……

      现在,准备给你“七块砖头”,助你去砸伤寒大门!

      从七味药去理解伤寒论,然后你就会知道伤寒的核心思维了,不过在讲这七味药之前,先看看一条伤寒条文,再给你配上整条的细解,先看看伤寒思维到底是如何的: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我们来看这条条文,伤寒要从阴阳处着眼,太阳病,阳浮阴弱,因卫阳盛不交于营阴,营中阳气弱也,阳浮者,热自发,卫阳收敛失职,不敛阳入营阴,则热发汗出,恶寒,因其营中无卫阳交合,恶风,因其卫阳盛,卫津被伤而恶风,风邪为热邪也,鼻鸣干呕者,因肺主卫,肺被中风所伤,而鸣,逆气而呕!

      实际上仲景先师是在告诉我们,邪气和正气的战争状况,整篇伤寒都在讲邪正交战,条文中是因为邪气入卫层化热,热蒸汗出,营卫本是阴阳交合状态,因为邪气伤卫,使得营卫阴阳失于交合。

      之前我们也说过了,人身到处是阴阳,我们读伤寒就得从阴阳着眼,从邪正思考。太阳中风,实则就是卫阳太过,营阴郁滞,营卫之阴阳不交合。

      这是从阴阳和邪正的角度去切入理解伤寒的,再来看看从用药的角度去理解伤寒:

      条文中是桂枝汤,这桂枝汤,起名就用桂枝,可见,桂枝是主药,我们从用药去理解伤寒,应该怎么理解呢?桂枝汤中,桂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其实就是引少阴之阳达营阴。

      也就是说,桂枝这一物,实际上是从少阴也就是坎卦肾元之中,引阳气从内而外,从里而表出达,刚才说了,太阳中风,主要是营阴郁滞,卫阳失于收敛,营气为阴,阴郁是什么?

      就是阳虚嘛,营气中因为卫阳不收敛入营,使得阳气太弱,这时候桂枝引阳气达营,这样营中之阴是不是可以鼓动而达卫气层?

      所以桂枝是引阳气入营,鼓动营阴而交卫气,而白芍就是敛卫阳入交营气,这样就是阴阳交合了,营卫阴阳交合,然后合以姜枣甘,中焦阴阳得补,中焦健运,卫阳收敛,营阴外达,中风岂有不愈之理?

      看了以上的条文讲解,感觉如何?是不是会有些理解如何入伤寒之门了?好,那我们别停下来,继续从药的角度去理解伤寒:

      桂枝和芍药,上面条文中已经说了,就不再啰嗦了,再看另外的五味药:

      1.乌梅―――最懂关门的家伙

      乌梅在伤寒里出现在厥阴,厥阴是什么呢,简单理解,就是一气周流循环的终点,从太阳起至厥阴,再至太阳,一周之终点,这一气周流实际上就是阳气的运行循环,厥阴就是阳气在在少阴最底部出发,到厥阴再到太阳。

      那乌梅是干嘛用的呢?就是把厥阴这个门,稍稍关上,别让阳气升发得太多,乌梅酸温收敛,这个收敛的象,就是在关门,所以是最懂关门的家伙。道家绳疗

      2.麻黄―――烘干机

      麻黄呢,我们从麻黄汤的条文来看,就是在寒气入侵营卫时所用的,麻黄汤条文中,恶寒是主证,为什么会恶寒,就是因为寒湿之气侵点了皮肤表层,麻黄主要是发汗的作用,为什么可以发汗,就是因为麻黄相当于烘干机,或者说干燥剂。

      当麻黄进入人体,由元气变化成药性后,将营卫的寒湿之气烘干,营卫寒湿之气被驱赶出外,所以汗出而愈,换句话说,麻黄的温燥之性,让营卫寒湿出表,使营卫恢复阴阳交合,这样从厥阴上来的一气周流就不会被堵在这里了。

      3.黄莲―――灭火器

      黄莲在什么时候用呢?以泻心汤来看,首先一点,就是人体的阳邪过重时,一片火象,所以起名泻心汤,泻其心火,整篇伤寒论中,热邪所导致的病,约占3成左右,热邪过重,阴阳亦会不平衡,正气也会虚,之前说过了,正气其实就是元阴元阳之气,阳邪过重,元阴必虚,阴邪过重,元阳必虚。

      黄莲要的就是清掉、泻掉这部分太过的阳邪之热。

      4.附子―――兴奋剂

      附子,就是给元阳的一味兴奋课,所以附子的药性,就两字:兴阳。

      所以在少阴寒邪重时,实际上就是人体的这股真气,在少阴处,被寒邪所阻,需要用附子来兴阳,振奋仅剩的元阳以驱赶寒邪,事实上伤寒里的所有用到附子的方子中,其原理都是为了振奋元阳。

      5.干姜―――火王

      如果附子是兴奋元阳之用,那干姜就是放火的高手,身体里的寒邪重里,一把火烧起来,寒邪立消,附子和干姜可以说是一对兄弟,附无姜不热,姜无附无根,干姜和附子可以说是三阴证中寒邪重时的必用之药,几乎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留意到了吗?通过这七味药,你留意到了吗,伤寒实际上就是一个“通”字,邪气的入侵,使阴阳不交合,整部伤寒,可以说大部分都在教你“看图”,看什么图呢?

      看邪气的路线图,邪气的兵力部署图,我们读伤寒,从药性去切入,就是从邪气去切入,而所谓的邪气,亦不外乎寒热与热邪,这是伤寒的大方向,一定不能偏离……

      文章的思维导图,需要补全。
      回复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