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是阴火,小肠是阳火
华夏中医人 谦和既济LoontaDC 2020-10-05
关键词:
互为表里,十二经络,同经,三阴三阳,
正文:
在中医诊断方面,经常会运用到一个概念,就是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什么是互为表里呢?
标准的解释是这样的,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在人体里面,五脏和六腑是互为表里的,他们的能量,频率,病气,都可以直接进行传递的。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表里的关系有三大类,按照三阴三阳分:阳明与太阴,少阳与厥阴,太阳月少阴,互为表里。
十二经络包括: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今天我们从古中医的思路来系统理解心与小肠的关系。
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互为表里的关系可以细分成六对:
肺与大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
这些相表里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比如肺与大肠的热气是互相传递的,能量也是互相传递的,在治疗大便不通一类的病症的时候,往往会考虑加一些开肺叶宣肺的药,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这就利用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
同时在治疗肺系统疾病的时候,会考虑到脾的治疗,这是因为肺与脾同属太阴经的原理。
注意区别同经和互为表里的两种关系。
粗浅来说,互为表里有如夫妻关系,同经关系则比如像兄弟关系一样。
今天我们重点谈互为表里的关系,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中医讲的表,一般讲的是腑,而讲里的时候,一般指的是脏。
其实,互为表里的概念是相对的,也可以反过来看待,以脏为表,则腑就是里了。
心脏和小肠通常上被定义成火,有一种说法,小肠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心脏产生的热,按照道理,热应该是往上走的,好像热气球一样,热气球往上升,而没有冷气球的说法。
热本生的性是往上升的,那光有热气上升是不行的,人体的体温就会过高,只会发热了人就发高烧了而且体温不断的升高,脑袋首先就烧坏了,所以,制造了肺和小肠,心火克制肺金,消耗了热能,肺系统收敛的热气通过小肠往下走。
人体中能量,热能要往下收敛,如果气不能很好的往下顺,经常出现气逆,就会导致病态的情况。
由于小肠消纳了心脏的热量,因此小肠的温度,就变得非常的热。原来热的来源是来自心脏。
心脏的火往小肠下导,所以,正常人的心脏和小肠是一样的速度、一样的温度、一样的压力,一样的振动频率,这是人体中奇妙的生理现象。
小肠因为有这个热能,可以消化食物。小肠那有那么聪明,竟然会消化食物。
解剖学是不了解小肠真正的功能的,要放在活的身体里面,才有这个机制,你把小肠切割出来,它就不会消化食物,一但失去心脏供应的热能它就不会消化了,所以小肠被定义为火,那食物消化以后,会进入到大肠,大肠会把食物的水拿走。
大肠环绕着小肠,小肠是火,水在上面走,火在下面烧,大肠的水因为很热而气化。所以这个蒸气才能透过肠壁上升,大肠与肺相表里,水会再回到肺里面,变成正常的津液,这就造成肺金的清凉,金行的特征出来,大肠中食物残渣就会给排出体外,这过程在二十四小时一定要完成,这是一个初浅的人体循环机制。
中医中关于心脏的功能,关于生命的火,关于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在身体的生理循环机制中的工作,和西医解剖学的生理理解不完全一样,很多是不相同的。
从这个角度来了解五行的常识,以及身体中的生理机制,病理机制有较为全面的参考意义,更加全面理解身体运行机制。
END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136691552960575&wfr=spider&for=pc
来源:谦和既济Loont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