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养生社区 养生社区 关注:5 内容:412

    关于地动仪的玄机,逐渐露出的真相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养生社区 > 正文
    • 养生社区
    •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

      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关于地动仪,大家已经不知道是怎么样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如下图,

      是根据历史上,关于地动仪的那一百多字的记载,进行还原的。

      现代以来中外很多人为复原张衡地动议做了很多努力,在历史文献中新发掘出了一些关于张衡和他的地动仪的文字记载。

      张衡地动仪的史书记载:

      【南朝】范晔(398年-445年)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 其中《后汉书·张衡列传》记载候风地动仪共196字: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

      【晋】袁宏(328年-376年)的《后汉纪·顺帝纪》记载候风地动仪:

      “衡作地动仪,以铜为器,圆径八尺,形似酒樽,合盖充隆,饰以山龟鸟兽。樽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方兆龙,首衔铜丸,蟾蜍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樽中,张讫,覆之以盖,周密无际,若一体焉。地动摇樽,所从来龙机发则吐丸,蟾蜍张口受之。丸声震扬,伺音觉知,即有龙机,其余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起从来也。合契若神,自此之后,地动史官注记,记所从方起。来观之者,莫不服其奇。”

      【西晋】司马彪(XX–306年)《续汉书》记载候风地动仪: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取自【北宋】李昉《太平御览·工艺部》)

      对于三个记载候风地动仪的史书,《后汉纪》比《后汉书》早约69年,《续汉书》比《后汉书》早约139年,从记载的原始性看,《续汉书》优于《后汉纪》,《后汉纪》又优于《后汉书》。

      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人所知道,仅仅知道地动仪描述的样子,都是尽可能的还原,

      那么在打造地动仪原型机关设备的时候,就用很多现代人的理解进行想象发挥,

      但是现代的物理化学思维,就是代表真实的原理吗?

      这里是出现很多漏洞的,所以制作出来地动仪根本测试不了地震,验证不了原来的功能。

      现在的人,最大的理解基点就是现代的物理学,和材料学,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了大的出入,今天就把这个真相讲出来。

      认为是地震的一方产生微弱的震动波,导致地动仪对应的那个方位产生物理感应,导致触发机关,这个理解是没错,可是这里面不仅仅是地震波,甚至还有量子纠缠的感应。

      为了讲明这种量子纠缠的反应现象,这里讲述一个记载。

      在汉武帝时期,有一天未央宫里的大钟无缘无故的响了起来,汉武帝遍问群臣,均得不到答案,只有东方朔告诉大家:这是四川的铜山崩了,因为铸造此钟的材料采集于四川的铜山,好比是人受体于父母,两者之间的气相感应,所以发生了这个现象。后来传递来的消息果然应证了东方朔的预测。这就是铜山西崩,灵钟东应的典故。

      这两个人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张衡(东汉78-139年),东方朔(西汉前161或162-前93年)。

      古代天下分九州而治,制造这个地动仪的材料肯定是要分别从九州每个地方取一部分材料才能实现测九州地震的功能。

      比如说:八个方位的龙口中的珠子,分别用对应方位的特殊材料造成的?东方的龙珠就用东边山东的矿山的铜,西方的龙珠就用贵州的矿造。这样才符合东方朔的这个典故的理论,而现代复制的这个应该是用普通的铜做的,所以没有用。

      这里涉及到量子纠缠和材料信息学等学科,现在的科学家一定没有考虑进去这些因素。

      还有九州对应九宫,八方对应八卦,还有阴阳太极等原理的思维,现代科学家在还原地动仪的时候,考虑进去多少?

      会不会连同封建迷信一起打击,全盘否定呢?

      还有有人会笑话,量子纠缠,不是才出现几年的前沿学科吗?怎么古代的人就懂了,

      那么大家还记得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

      大家是否还知道,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的时,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记忆合金可以是在汉朝以前就存在的工艺,那么地动仪就不能用量子纠缠的思维去进行设计么?

      到底是古代的人太笨了,还现在的人见识太短浅?

      顺便讲一个更加奇葩的事情,

      就是古代考核各地官员的政绩,不是像现在一样看说明GDP,

      而是到各地是用同样体积的装土容器,比如竹筐之类,

      然后到各地需要考核政绩官员所处的城墙内外,

      取土,称重量,

      据说标准是,政绩好,土就比重大,土重,百姓安,土轻百姓不安,耕种不好。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