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维空间是根据90年代提出的M理论(多种超弦理论的综合),宇宙是11维的,由震动的平面构成的。
现代物理学则认为还有7维空间是我们感受不到但存在着的。
这种理论基于空间是3维的,加上1维时间的理论基础。
M理论是统一了引力和其他基本力的一个理论,
在包含引力的几何理论中,如果允许时空达到高维,特别提到的是达到了11维(M理论)的时候,
就会自然产生出强互相作用力和弱互相作用力,恰好把自然界的四种力统一起来,
四种力: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同时,11维的M理论也可以吧五种不同的超炫理论统一了起来,这五种理论只不过是同一理论下的五种不同的极限情况,理论学家认为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
这里面一定隐含着什么宇宙时空的秘密,所以,宇宙的11维特性基本有了一个共识。
同时,这里要说一个从古代中国科学体系出发的推导,也推出了天地时空的11维度特征,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天数为五,天有五维;地数为六,地有六维;
天数:1,3,5,7,9,其合数为25,五五二十五,
地数:2,4,6,8,10,其合数为30,五六三十,
天有五行,我们也了解到五行对应五种太阳系天体的综合情况的特征,
地有六合,地有六气,东南西北上下,是六种状态,对于正方体,球体的位置状态特征也是对应的,
也可以解释天干为什么是10个?
天数有五,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分阴阳,就有12个,分别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地支为什么有12个?
地数有六,对应六气(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气再分阴阳,就有了12个,分别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表示。
说到这里,要插播一下,中国古代中医的五运六气理论的科学性,是有依据的,完全模拟天地维度来推演是模型构建。
《道德经》里有一段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反而言之,自然生道,道生天,天生地,地生人(世界上的所有生命、众生),
地数是天数所生,地的维度是天的维度生化出来的,也可以说演化出来的,
先有天,再有地,先有天干,再有地支,
古人早就知道这样的过程,
从干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字形源于十天干衍生。
癸孕甲,称子
己孕庚,称丑
乙孕丁,称寅
乙孕丙,称卯
己孕辛,称辰
丁孕己,称巳
丁孕戊,称午
戊孕庚,称未
辛孕癸,称申
辛孕壬,称酉
戊孕辛,称戌
癸孕乙,称亥
这里面有很丰富的内容,说明了天生地的一个演化过程,本来中间土的,给生出来四隅土,
而且,地支的五行特性是和其母天干的五行特性是统一的。
后来的事物产生是前面的时空要素决定的,而且阴化形,阴干才会生地支。
比如,丙丁是由乙产生的,演化出来的。
可以说,先天是混沌的,
然后天地分离,产生后天的天地宇宙时空状态。
ps
其他理论所具有的维时空:
十八维:
前三维是位置,存在于空间中;
第四维是速率,存在于时间中;
第五六维是速率指向,存在于(速度)时间方向中;
第七八维是状态指向,存在于自身形状对应的空间方向中;
第九维是状态转角,存在于自身形状对应的滚动中;
第十维是自旋速率,存在于滚动时间中;
第十一、十二维是自旋赤道轴指向,存在于滚动(速度)时间方向中;
第十三维是自旋赤道轴指向漂移速率,存在于滚动变化(加速率)时间方向中;
第十四、十五维是自旋赤道轴指向漂移速度赤道平面映射方向,存在于滚动变化(加速度)时间方向中;
第十六维是加速率(或受力强度),
第十七、十八维是加速度(或受力)方向,这样的维度不只和 位置(表示一个几何点在空间中的位置)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