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有些人会认为,谦和既济团队怎么不分析深圳的疫情状况了呢?
是不是也迷茫了,大家尽可放心,深圳很稳,也是目前边境城市,超大规模城市,最稳的地区之一,综合抗压能力超级强大。
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看问题,偏差就不会太远。
先上数据,
表一,数据来源:深圳卫健委,制表:谦和既济
稍等一下,最近的气候情况,也需要稍微理顺一下。
今天之内会有一个秋分后的阶段性回顾,和尽量克制的作一个小展望。
秋分后,有一段多雨的气候,还是没有如常得来,还是属于少雨,偏干旱的气候特征。
异常干旱的气候,有什么信息。
估计还是要在提防猴痘方面做功夫。
表二,数据来源:深圳卫健委,制表:谦和既济
从上面表一数据看:
(1)龙岗和罗湖关联性强,本次罗湖疫情还是受到香港放松政策的影响较大,当然气候特征依然在起作用,不能忽视;
(2)龙华和福田关联性强,可以作区域策略的参考;
(3)五天观察分段模型和节气分段模型结合运用,可以帮助梳理长期推演运用,就是5天,15天,三候和节气分节点;
(4)接下来的关键观察节点,就是10月3日和10月2日的比对,10月8日和10月7日的比对,当然两个五日阶段的比对,特征会更加明显;
一个争论点:
比如之前,谦和既济文章《科学抗疫,节气变化的要素比重不能忽略,分布特征与气节相关联》中提到:
这种局面到底要僵持多久呢?
看气候变化,也许气温大幅度的降温,节气变换了,情况就改观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就算是超级计算机和世界顶级的精算师,计算出来的结果,也是要合乎实际的情况,才有参考的价值和意义。
南部和东部地区,需要侧重注意。
罗湖属于南部,大鹏属于东部。
以上写于10月3日。
以下为10月4日的补充信息,主要是为了验证尴尬的“不高不低”区间数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4日的数据出来,根据深圳卫健委消息:
10月3日深圳本土新增7例确诊病例和4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10例确诊病例和6例无症状感染者;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10月3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香港新增3529宗新冠病毒阳性病例。
当日新增病例中,3186宗为本地病例,包括858宗核酸检测阳性病例,2328宗快速测试阳性病例。另外还有343宗输入病例。
根据香港不完全统计数据,罗湖来自香港的压力还是在通关接触方面,香港本身的疫情总态势增压并不大,也没有随着防控政策调整而产生明显的变化。
当然,也意味着随着香港的防控政策的变化,香港的数据和深圳的数据,联动性更强。
图源:深圳卫健委公众号,卫粉
如果,疫情和节气的关联性,得到进一步验证,那么即将来临的大降温,九月九前后,阳气封藏,也会呈现新的数据特征。
欧盟英国出现大规模禽流感,猴痘在美国有流传的迹象,非洲则有埃博拉病毒。
未来城市的防控,国家的生物战防控战略,都会出现一个新的常态范式。
期待大智慧的劳动人民和高精尖专家们,在英明决策带领下,在新的时代,有新的辉煌。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