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对“风”的理解是一般性的。
现代科学对”风”的理解主要基于气象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而传统中医对”风”的理解则涉及更广泛的概念。
现代科学的角度:
气象学:在气象学中,”风”指的是大气中气流的运动,通常由气压差引起。风的方向、强度和性质与气象系统、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环境科学:在环境科学中,”风”指的是大气中的气流运动,对大气中的物质传输和扩散起到重要作用。风还与空气污染、花粉传播、传染病传播等相关。
传统中医的角度:
风邪:在中医理论中,”风”是一种外邪,指的是一种具有变化、迅速扩散和容易袭击人体的特点。风邪可以通过经络侵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如感冒、风湿病等。中医认为,风邪容易影响人体的表层,尤其是头部、颈部和四肢等部位。
风证:中医将风归类为六淫之一,即外感六淫之一。风证通常与寒、热、湿等因素相结合,具有风邪的特点,如发热、头痛、鼻塞、关节疼痛等症状。中医治疗风证常常包括祛风、散寒、通络等方法。
风为百病之长,是一类难缠的疾病分类。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科学和传统中医的观点在”风”的概念上存在差异。现代科学主要从物理和环境的角度理解风,而传统中医将其视为一种病因和致病因素。两种观点都有其独特的解释和应用范围,在实践中也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
天有八风:
指自然界中的八种风。这八种风分别是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和东北风。它们代表了自然界中风的方向和力量。这个成语通过描述自然界中的风,强调了自然环境的多变和不可预测性。
根据九宫八风的知识体系。
九宫八卦知识结构如下:
叶蛰宫对应一宫坎卦,应大刚风,也就是北风;
天留宫对应八宫艮卦,应凶风,也就是东北风;
仓门宫对应三宫震卦,应婴儿风,也就是东风;
阴洛宫对应四宫巽卦,应弱风,也就是东南风;
上天宫对应九宫离卦,应大弱风,也就是南风;
玄委宫对应二宫坤卦,应谋风,也就是西南风;
仓果宫对应七宫兑卦,应刚风,也就是西风;
新洛宫对应六宫乾卦,应折风,也就是西北风。
招摇对应五宫,中五宫有寄坤艮宫的说法。
这是同一套体系的两个马甲,背后的机制和算法是一致的。
经有五风:
经指的是十二经络,泛指经络,这里的五种“风”: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中央风。以及导致人体得病的一些情况。
在《黄帝内经》中,岐伯解释了八风和五风的概念,特别是与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八风指的是自然界的八种风,而五风则指的是这些风对五脏的影响。
岐伯解释说,八种风可以使邪气通过经络侵袭五脏,引发疾病。具体来说,每种风对应着一个季节、一个脏腑以及相应的病症。例如,东风代表春季,会对应肝脏,常常导致头部的疾病;南风代表夏季,会对应心脏,常常导致胸胁的病症;西风代表秋季,会对应肺脏,常常导致肩背部位的问题;北风代表冬季,会对应肾脏,常常导致四肢的病症;而中央则代表土,对应脾脏,常常导致脊背的疾病。
此外,岐伯还提到了四时交替的阴阳变化和人体的阴阳分布。春夏秋冬各有所胜,与风的性质和人体病症有关。他还指出,人体的阴阳分布是外阳内阴、背阳腹阴,脏腑的分布也有阴阳之分,五脏为阴,六腑为阳。
这段文字中,黄帝内经结合了自然界的风和人体的阴阳理论,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阴阳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观察天气和了解自身体质,可以针对不同的季节和脏腑特点进行调养和治疗,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内经所云,句句真言:
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
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肋;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痹厥。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文章部分图源互联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