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养生社区 养生社区 关注:5 内容:506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养生社区 > 正文
    • 养生社区
    •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华夏中有人       来源 :隐士申子源 2017-11-26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清代名医黄元御,把人体的气机升降画成一幅图,如上图,
      这个模型对应,只认血液流动,营养供应的现代医学来说,有些不可理解,过于抽象,甚至认为是偏差的。
      而对应学习中医,理解人体的气机升降模式,却非常有助益,很直观,一目了然。
      心肺在高位,肺朝百脉,肺气给其他脏器进行输布,肺气需要肃降,肺为天,本来就在最高位了,当然需要下肃了。如果肺气不肃降,上逆的话,就会咳嗽,呼吸道,支气管都不舒服了。
      再看这个心和其他脏器的关系,心在现代医学是身体血液的供应源头,这点和传统中医的心生血论述接近,那么心和各脏器的气机升降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心肾同经,同属少阴经,肾水上承,心火下降,心肾系统通过这样的机制,达到一种平衡,健康的身体状态就是水火既济,最直接一层意思讲的就是心肾系统的平衡状态,那么火水未济,水火不济等状态,就是疾病的症状了。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我们来理解这个模型,肾水上承,水润上;心火下降,火在下位烘焙; 有如一个煮水的锅,古称鼎煮水。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生命的机制在于生机勃勃的运行机制,比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株大部分水分来自地上来自根部,是生命的力量把水分输布到植株和每一片叶子里面;而植株吸收到的太阳光,天地的精气,我们理解主要是日月之精华,吸收过来之后,输送到根本,植株全身,促使植物生长。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肾水上承,心火下降的机制,其实人体也是一样,只有生病的或者死亡的生体,才失去水火既济的生命机制,坎离失去交通。
      水火既济是人体一个很重要的机制,也是生命的一个重要机制,这点必须仔细理解体味,很多场景可以套用。
      接着,我们来说说,脾胃肝胆的升降功能,最主要最直接的一个气机升降功能就是,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肝脾为脏属阴,胆胃为腑属阳,生命的机制就是吸纳天地日月的精华之气,人体的阴阳机制也有一个水火既济的宏观机制。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肝胆为木,脾胃为中土,肾为先天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对人体而言,消化食物是人体生长,生命动力的主要来源,一日三餐,对一个平常的人来说吃东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那些辟谷的大神除外了,那是另外的问题。
      五行中有木克土的特性,植物可以稳固地表,植物可以钻进土里面,深一层是木性对土性的一种制约,这是五行的一层理解,还可以理解植物是生长在大地之上。
      阳木为胆,阴木为肝,可以理解为有形的木是要吸收有形的养分,形体上也是呈现向上的状态,而阴脏为有形,也是肝的木性特征,而肝木就是随着脾土的养分输布来生长的,所以肝随脾升。
      另外一个方面,胆气的体现形式,我们从解剖学也可以看到一些运转模式,胃为谷之海,容纳食物,胆汁分泌到胃里面,帮助消化分解食物,胆汁胃液食物分解出来的食物,输送到小肠,进行清浊分解,也就是吸收有效成分。
      营养学理解认为就是有形之物,营养成分,中医认为是包括有形无形的营养成分,阳之精,阴之精都会吸收。
      然后,进一步通过大肠的分解,之后通过两便排泄出体外。
      我们还可以画出来其他一些人体功能运化的流程图,如下图,从心出发: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从肾主脑出发,如下图:

      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人体气机升降原理

      当然还有很多种解读的思路,可以构建相关联的模型来理解人体的运行机制。
      条条大道通罗马,我们可以回头来理解《黄帝内经.素问》之灵兰秘典论篇,将会有另外一番体会,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