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个话题,应该是雅俗共赏的,就是返本归真。
返本归真,听起来,很有宗教化的含义,其实这是超越宗教和职业的,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寻求的生命的含义。
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不需要太强烈去排斥各种文化出发点来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人往往在未知所以然的情况下,就固步自封,非常的可笑。
动辄就扣上各种帽子,不分青红皂白的不去了解,甚至扼杀,非常的可怕。
返本和归真,其终极的目标就是本和真。
复归本真,恢复原来的状态,回归到其本来的状态。
也有同义词,返璞归真指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返本归真,我们就姑且当做修行的一种境界和追求吧。
如果,把人生也当做一种修行,那么返本归真就是很自然的成为人生的境界追求了。
在快餐文化和塑料花横行的时代里面,人们在追求花俏和短平快的人生节奏中,失去了很多本真。
本真是很美妙的境界,很简单,却非常难以得到。
失去本真,不是近代工业发展起来后,人类世界才开始失去的,而是人类在一开始就失去的宝贵的东西。
这几乎是亚当夏娃开始堕落的时候起,人类一直不停得失去本真。
本的反面就是虚浮的表面,真的反面就是假。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些都是本的不同层面的体现。
本就是谦虚,就是简朴,就是简约,就是慈爱,就是谨守和敬畏。
《道德经》中多处提及婴儿的状态,老子用婴儿来形容道和美好本真的状态。
《道德经》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关于本真的讨论,可以说各家都有各论,华山论剑都搞不定。
但是婴孩的状态,是本真的一个极好样式。
不仅仅老子这样说,耶稣也是如此比喻的。
《圣经》马太福音第18章
当时,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
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该不该保留天真的本性,其实有很多讨论,但是那单纯天真的本性,是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都应该参考和借鉴的。
其实,很多教育也是失去了本真了,比如很多培训机构,更多的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利益。
整个人类社会,往前发展,该何去何从,旧的规则很明显,大都摇摇欲坠,而新的规则却没有建立完全。
很多成年人都已经满身捆绑,唯有那些孩童还保留着人性的纯真。
也许,这里面隐含着人类发展的未来的方向。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