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文化的普及,中国的年轻人也开始重新认识二十四节气,重新了解冬至。
冬至日就是阴阳合历的过年,古老的传统节日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进程和人们求方便的心理,大多数太阳历中的节日,都逐渐演化成一个替代的阴历节日。
传统上,中国人有三个节日,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一是冬至,一是立春,一是正月初一。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是一种形而上的过年,一种天地运化机制的交接时间节点,明白了冬至的过年机制和原理,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是天文历法甚至是科学的丰富承载。
很显然,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认同冬至这样的节日和来函,以及相关的文化延伸。
一阳生
这个也是“冬至一阳生”的原理,是《易经》最高也是最基础的原理。冬至是子月(阴历十一月)下半年的气,子月是复卦,一阳来复的意思。此时天地间阴极阳生,开始了一阳。运用到人的生命上,就是子时,从夜里十一点到次晨一时。
所谓正子时正好是十二点整,正子时是子时的中间。他说“冬至子之半”,在每天时间上来说,十二点是子时一半,上一半的子时属于当天夜里,下一半的子时是次日零分开始。
邵雍说“冬至子之半”,冬至是子月一半的时候,宇宙万物到了一个不属于动态也不是静态的时刻。“天心无改移”,平稳极了,这中间是真空状态。这真空的状态是一阳之气初动之先,也就是“万物未生时”。
修炼界讲修到无念,真正空了,才是阳气来之前的境界。这种真空的状态在物理学研究中也是值得好好考究的。
更大更小尺度的一阳生
一年如一日,冬至对应子月,午夜对应子时,午夜子正,也是对应一天中的“冬至”,也意味着一天中的“一阳生”。
所以,在一夜之中午夜子时的时候,如何保存阳气,呵护出生的阳气,也是有很多讲究的,不过很多爱玩的年轻人,这个时候应该在娱乐场所,兴致正高的时候。
在比年更大的时间周期,360年为一个大周期,也是有对应的“冬至”时间段的。
在乙亥运的360年大周天里面,我们所处的时代大概对应250°多点。
在330°的时候,对应本轮乙亥运的冬至时刻,大概在80年之后,或者在280年之前。
这就和邵雍的《皇极经世》纪年体系对应得上了。
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大概知道,要在80年之后,就知道一个时间尺度的相对位置了。
养生中的大坑,要谨慎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
阳气生发于九地之下,阴气下降于九天之上。
阳气是从地底下升上来的,阴气是从天空上面逐渐下降沉下来的。
这不仅仅是太极的运作机制,更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是真正的物理科学。
冬天的时候,水井里面的水是暖和的,暖和就是热量,就是能量,那么水供给他能量了,就是阳气的升发机制。
冬天和午夜都是很忌讳吃冰冻食物,尤其是冰冻西瓜的,这在养生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注意,现代家庭的冰箱普及率高,反季节和冷冻食物太丰富了,如果胡乱吃,反而是伤及身体,伤的就是阳气。
冬至精微论
如果弄懂了冬至,就弄懂了一年的大气候来自社会动态大体的运作。
中国传统的知识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在实际应用中,天为气候气象,地为农业耕作,粮食以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发展趋势,而人居其中,人也可以狭义的认为如何更加健康的生活,自己个性化的养生操作,广义的人就是指的是社会百态,社会的整体趋势了。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开阔的眼界,就看得宽广一点,如果不喜欢关注太多,就多顾及自己和家庭的和谐,也是挺好的。
吃汤圆,吃饺子,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这里出现了新的注解,人们将以更加科学,贴近生活的方式来过冬至。
在中国大江南北,关于冬至是否下雨,都有类似的谚语。
冬至阴雨,过年晴;冬至晴,新年雨。
一年雨水看冬至,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这里指的是来年的雨水情况。
可以这样说,冬至这一天的气候现象,很大程度关系到来年整年的气候状况。
这种相关性,正是现代气象学和研究社会动态所缺乏的全局观。
南方是降雨情况,北方就是下雪的情况,还有一个衡量指标就是刮风的大小和方向,都可以记录下来,待验来年的气候,甚至更加精微的各个领域的概况的。
附注:
2021年12月21日中午,自从昨天开始,整个中国南部沿海,从珠三角到长三角沿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雨。
受台风“雷伊”影响华南地区 海南岛广东出现较强降雨
20日08时至21日06时,受台风“雷伊”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华南沿海出现6~8级阵风,海南岛东部沿海及部分岛屿、西沙群岛阵风达9~12级;海南岛东部、广东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海南文昌、广东江门局地大暴雨(100~107毫米)。
另外,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雪、局地中雪。
图1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2月21日08时-22日08时)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