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本文属于《黄帝内经》知识点的系列文章,接着“上下有位,左右有纪”的思路展开。

      关于【内经】原文:“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这里需要补充两个解释,为什么从【少阳之右】开始讲述呢?

      这里可以形象的理解为在讲述阿拉伯数字的时候,从1开始讲述自然数。

      天之数象形,相对于地之数象形是一种理想化、可数量化、均衡刻度化来表述的。

      按照:一阳,二阳,三阳,一阴,二阴,三阴,这样的顺序,周而复始来表达的。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始终

      【少阳之右,阳明治之。】这是一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一个片段。

      整个系统就是: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

      这里的左右,就有开始和结束的关系。

      好像一层楼和两层楼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自然数:1,2,3,4,5,6,7,8,9……

      1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楼层,要循环到2,才进入另外一个系统,上升一个楼层的意思。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道路

      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天地就是万物的上下,也就是地球表面的生态圈的上下。

      左右就是阴阳的道路,相对一个人,一个事物,一个体系,阴阳的运作机制并非直接往前或者退后的,而是左右行走,这就形成了双S型的阴阳太极图。

      假定一个人(一个目标物,一个体系),一股气流从前面,或者后面吹来,流动的自然的均匀的。

      体现出来就是环绕着这个人,形成双S气流,也是一个太极图。

      台风,气流,气机,行星的轨迹,要么就是左旋,要么就是右旋。

      一般左旋为阳,右旋为阴。

      站在左旋的星球上,观察太空,太空就是右旋的,这是一个相对机制。

      在很多场景中,有男左女右,男逆女顺的说法和讲究。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内经】摘录: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玉版论要篇)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脏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三部九候论篇)

      余闻九针九篇,夫子乃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经言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有余不足,补泻于荣输,余知之矣。此皆荣卫之倾移,虚实之所生,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余愿闻邪气之在经也,其病人何如?取之奈何?

      审扪循三部九候之盛虚而调之。察其左右,上下相失,及相减者,审其病脏以期之。(离合真邪论篇)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伏梁病论

      在《腹中论篇》黄帝问岐伯有一种病的症状: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岐伯称这种病叫做:伏梁病。

      这种病按照现代医学,已经细分成很多种类了。

      伏梁是因秽浊之邪结伏肠道,阻滞气血运行,秽浊与气血搏结日久而成。以腹痛,腹泻,右下腹包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克隆病(亦称局限性肠炎、节段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可自行或经治而缓解,可并发肠结,少数重症迁延不愈者,预后较差。

      现代医学对这类病细分太过,失去了整体诊疗的思维方式,治疗效果较差。

      按照岐伯的论述:下腹部坚硬胀满,有包块在腹腔肠胃的外面,推之不移,内有脓血瘀积,脐周围疼痛,身肿,下肢浮肿,忌切按。

      伏梁病的结构形成了“风根”,风为百病之首,肝气郁结,气机瘀滞等状况会导致很多疑难杂症,伏梁病也属于奇病。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人体中的上下左右

      古代的哲学观和古中医思维,很自然的把上下左右的概念安放到人体身上。

      于是形成了左肝右肺,上心下肾,这是一个复杂庞大而精密的体系,我们从比较简单而形象的角度来理解,就是黄元御和彭子益的相关学说。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清代名医黄元御,把人体的气机升降画成一幅图,如上图,

      这个模型对应,只认血液流动,营养供应的现代医学来说,有些不可理解,过于抽象,甚至认为是偏差的。

      而对应学习中医,理解人体的气机升降模式,却非常有助益,很直观,一目了然。

      心肺在高位,肺朝百脉,肺气给其他脏器进行输布,肺气需要肃降,肺为天,本来就在最高位了,当然需要下肃了。如果肺气不肃降,上逆的话,就会咳嗽,呼吸道,支气管都不舒服了。

      《黄帝内经》知识点续篇,左右是始终,左右是阴阳的道路

      这是人体脏腑的气血运动图,也是中医运动的精华思想,可以作为很多疾病的分析图。与太极一样,春夏秋冬为一个圆运动,生老病死也为一个圆运动,日出日落,花开花落等等也都是一个圆运动,同样在人体也存在这么一个与自然相应的圆运动图,周而复始的运行着,维持着我们的健康。

      这个圆运动以脾与胃为中心点,脾与胃,一个主升一个主降。肝胆相随之,共同来运行水火,阴阳。以达到水火相济,阴阳平行。而疾病的发生,则是因此圆运动的某一处失常,而使整个圆动发生障碍。

      “一气周流”并不仅仅是人体自身的一种规律,它是天地万物共同的运动规律。《黄帝内经》云:“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广东·深圳
    • 0
    • 0
    • 0
    • 256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