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万物复苏,草木萌发,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有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发之季”,更是人体肝脏修复与养护的黄金期。为何“养肝”与“春季”紧密相连?
一、五行学说:春属木,肝亦属木
中医五行学说将四季、五脏与自然界的物质属性相对应。其中,春季属木,而肝脏在五脏中也属木,二者同气相求,形成了春季与肝脏的天然联系。
木的特性:“木曰曲直”,即具有生发、舒展、向上的特性。春季草木萌芽,枝条舒展,正与肝脏“主疏泄”的生理功能相呼应。肝气疏泄得当,可促进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运行无阻。
肝为“将军之官”:中医称肝为“将军之官”,负责谋划与协调全身机能。如同树木在春季主导自然界的生长,肝气在人体内主导春季的新陈代谢与活力迸发。
二、《黄帝内经》的指导:春主生发,肝气当令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提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这段经典论述揭示了春季养肝的两大关键:
顺应“发陈”之气
“发陈”意为推陈出新。冬季人体阳气内藏,代谢减缓,体内易积滞毒素。春季阳气升发,肝气活跃,此时养肝可借助自然之力,促进毒素排出,焕发机体活力。
逆春气则伤肝
若违背春季养生规律(如熬夜、生气、饮食寒凉),会导致肝气郁结或亢逆,引发头痛、失眠、月经不调等问题,甚至影响夏季健康(因五行中“木生火”,肝病可能累及心脏)。
三、肝的生理功能与春季特点深度契合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春季气候多变,风邪盛行,人体易受外邪侵袭。肝的疏泄功能可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若肝气不畅,易出现情绪波动、胁肋胀痛等问题。
肝藏血,濡养筋目
春季人体活动增加,需要更多肝血滋养筋骨和眼睛。肝血不足者,春季易感疲劳、视物模糊。
肝应风,易亢动
风为春季主气,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肝阳易受风邪扰动而亢逆,导致高血压、头晕、失眠等症状,这时候可以多吃些枸杞、桑葚这类“滋阴潜阳”的食物,加以平衡。
结语:
春季养肝的本质,在于顺应自然界生发之气,通过调和肝气的升发与疏泄,维护其生理功能平衡。这一理念传承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智慧,更印证了《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养护肝脏这一“将军之官”,正是筑牢人体正气的根基。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