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小寒节气是最好的研究2022年全年气候的一个节气。
1月8日正式进入三九气候,为期9天,到1月16日止。
所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三九天和三伏天,这两个时间段是对称的。
三九不寒,三伏就不热。
2022年的三伏天阶段为:
三九有九天,三伏天有三十天,或者四十年。
这就像一颗种子,发芽一样。
这是一种对称,阴阳的对称模型。
三九对三伏
那么我们来算一算三伏天:
夏至日:6月21日,壬寅年丙午月乙巳日,
第一个庚日在6月26日。
第二个庚日在7月6日。
第三个庚日在7月16日,进入初伏天。
第四个庚日在7月26日,进入中伏天。
第五个庚日在8月5日,立秋在8月7日,由于夏至到立秋有五个庚日,中伏有二十天,在8月15日,进入末伏天。
2022年的三伏天共计四十日,从7月16日开始到8月25日出伏。
小寒不冷,那么对应的三伏天就不会太暑热了。
九天管四十天,三岁定八十的原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颗种子会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小小的诱因,会引起大事件的蝴蝶效应。
小寒对小暑
从节气的严格对称性看,小暑对应小寒节气。
那么小寒不冷,这小暑就不热。
这个三伏天和小暑天,就因为小寒的气候异常出发,可以寻求一个对应关系。
同时,在对应气象预报,进行互参,老百姓观察天气的准确度就会比科研人员还高,道理就在这里。
小寒和小暑的天气相关性还有一个关系。
小寒节气北方地区不下雪,南方地区小寒无小雨,那么对应的小暑节气就会出现干旱的气候。
那么小暑干旱,是不是小暑前面的芒种夏至节气和后面的大暑立秋处暑等节气都是干旱的呢?
这个可不一定,气候反常的情况,可以前面一个节气是大暴雨,下个节气就干旱。
古代把这种对应关系总结成一句话: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如果是地面开裂,那应该是干旱许久了。
只要小寒节气不下雨,小暑节气干旱无雨的概率就很高,几乎是必然的相关性,可以理解为一种波动效应。
小寒节气的一些其他关系
从本次小寒节气相对偏暖的角度出发。
来年的清明节气会有暴雨天气,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小雨气候才是正常气候,暴雨属于异常气候。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在两广一带,华南地区,小寒大寒寒不透,来年的倒春寒的概率很高。
小寒暖,惊蛰节气就寒。
小寒暖和,大寒就寒冷。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早春会旱,到了清明前后会有暴雨,到了小暑节气,局部地区会相对干旱。
三九不封河,来年雹子多。
明年还要考虑,冰雹的极端气候。
更多的BOSS:冬至
其实,比小寒更能够观察全年气候的节气是冬至,尤其是冬至交接这一天的气候,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
下面是关于冬至日(2021年12月21日)的气象资料:
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大风降温
一、台风“雷伊”影响华南地区 海南岛广东出现较强降雨
昨日08时至今日06时,受台风“雷伊”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华南沿海出现6~8级阵风,海南岛东部沿海及部分岛屿、西沙群岛阵风达9~12级;海南岛东部、广东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海南文昌、广东江门局地大暴雨(100~107毫米)。
另外,新疆北部、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小雪、局地中雪。
二、重点天气预报
1.“雷伊”将减弱消散
今年第22号台风“雷伊”(强热带风暴级)已于昨天(20日)晚上减弱为热带风暴级,今天(21日)早晨5点钟其中心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偏南方向大约230公里的南海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0.2度、东经113.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4百帕,七级风圈半径150-300公里。
预计,“雷伊”将以每小时30公里左右的速度继续向东偏北方向移动,今天白天将减弱消散。
21日08时至22日08时,南海西北部的部分海域有8级大风,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台湾岛东北洋面和南海北部海域将有6-7级大风,阵风可达8-9级。福建东南部、广东东部、台湾岛大部有大雨(25-45毫米)。
2.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大风降温
21日至22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4~5级偏北风,阵风6~8级;上述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6~10℃,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4℃以上。
此外,23日起,一股强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带来大范围雨雪天气。
应该说古人在以全息的角度观察气候是有自己的高明的一套体系。
现代的科学研究,经常被花花绿绿的科学仪器迷惑了,以为仪器看起来科技感十足,就等于高科技。
如果科学方法和思维体系是落后的,给一群蚂蚁多么先进的科学仪器,也观察不到太阳系的真实运行。
早晨的一缕光
有经验的老人,在观察一天的气象的时候,会在每天早晨东方初白的时候去观察天地之气的交汇运行情况。
进而来分析一天,甚至接下来若干天的气候信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天地运行有象,有形,有信息。
就像人体出现什么毛病的时候,会有相对应的症状。
一个社会生病了,也有相对应的症状的。关键就是要看诊断分析这个大医者的本领,是真是假。
有些思路,说出来分享,也不一定会有知音,首先要让自己更加明白吧。
欢迎关注谦和既济,我们分享真知识。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