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才是2025最大的骗局
华夏中医人 来源 :神经可塑性笔记 2025-02-19
十年前人们说机器人会抢走我们的工作,现在又说AI要统治世界。可当你家的扫地机器人还在撞桌腿,手机语音助手总把”打开空调”听成”订张船票”,这些吓人的预言真的靠谱吗?我们可能掉进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科技魔术秀。
一、AI真的会思考吗? 数据复读机:ChatGPT就像背完整本百科全书的学生,能流畅回答考题,但如果问”喝完奶茶为什么更渴”,它只会组合网络段子,根本不懂人体构造 人工智障日常:特斯拉自动驾驶在晴天高速路表现完美,遇到临时改道的塑料路锥就原地死机(美国国家公路局统计其误判率是人类的7倍) 暴力美学代价:训练一个聊天AI消耗的电力,够你家开空调400年(剑桥大学2024年报告)
二、谁在靠AI概念赚钱? PPT造神运动:某公司用现成的图像识别算法包装成”AI中医”,融资5亿后被发现把X光片上的衣服褶皱诊断为肿瘤 伪需求闹剧:超市里的AI推荐货架,把买奶粉的妈妈们引导到啤酒区,因为算法发现年轻父亲常同时买这两样 恐惧经济学:网络安全公司用”AI黑客攻击”恐吓企业,其实99%的病毒还是老套的钓鱼邮件(全球反病毒联盟数据)
三、我们付出的隐藏代价 电表倒转:全球AI系统每年耗电量超过瑞典全国用电,其中30%在训练”猫狗图片分类器”这种基础功能 数据吸血鬼:肯尼亚工人每天标注血腥暴力图片训练内容审核AI,时薪1.2美元却患上心理创伤 真假世界大战:短视频平台34%的”真人博主”已是AI生成,你点赞的健身教练可能是代码写的虚拟人
四、被操控的认知游戏 信息茧房工厂:推荐算法让你以为全世界都在讨论某个话题,其实只是给1%的活跃用户定制了信息流 责任踢皮球:当AI面试官歧视女性应聘者,公司说”算法自己学的”,科学家说”数据有偏差”,最后没人负责 焦虑产业链:教育机构用”AI时代淘汰打工人”制造恐慌,卖出的天价编程课比幼儿园算术还简单
下次再看到AI改变世界的宣传,不妨先问问:它能让外卖小哥少爬两层楼吗?能帮奶奶查清楚手机话费吗?当科技巨头忙着描绘星际殖民的蓝图,我们真正需要的,或许是能识别诈骗短信的智能,会提醒你带伞的天气应用。记住,任何让你觉得自己马上要被淘汰的技术,可能只是资本想让你乖乖掏钱的新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