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从肝肾精血同源到心肺气血相谐——论中医整体观下协同共治的养生智慧

      经常听到中医说到:肝肾同源,肝肾同调,肝肾同治。

      “肝肾同源”源于《内经》,“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然有差异,但起源是相同的,与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肝肾同治”的治疗法则。在先天,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在后天,肝肾共同受肾所藏的后天之综合之精充养。

      从肝肾精血同源到心肺气血相谐——论中医整体观下协同共治的养生智慧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生骨髓,髓生肝”,故“肝肾同源”又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某些中心环节而密切相关。“肝肾同源于精血”意即肝肾的结构和功能体系通过“精血”这一环节而密切相关,这就是“肝肾同源”的理论依据。

      从五脏五行的生化关系看,心肺同源,以宗气为枢实现气血相谐,这一理论在中医经典中有着深刻阐释。《灵枢·邪客》提出”宗气积于胸中,贯心脉而行呼吸”,揭示心肺协同化生宗气的核心机制:肺司呼吸摄入自然界清气,脾运化水谷精微生成谷气,二者于胸中交融形成宗气,成为推动心血运行的源动力。心主血脉,肺主气机,二者通过”血为气母,气为血帅”的互根关系维系氧合循环——宗气贯注心脉助血行,心血载宗气以布散全身。

      从肝肾精血同源到心肺气血相谐——论中医整体观下协同共治的养生智慧

      生理层面,心肺同居上焦,共享胸阳温煦,形成“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的共生体系。肺气宣降助心行血,心血载气以濡养周身,共同维系“血氧循环”与“能量代谢”。具体而言,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结合为宗气,一方面推动心血循行脉道,另一方面载气输布至肢体百骸,实现“气血相谐、氧合如一”的生命状态。

      从肝肾精血同源到心肺气血相谐——论中医整体观下协同共治的养生智慧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心肺同源,心肺同治”,治疗心脏病的同时一定不要忽视对肺部疾病的治疗。通过改善肺功能,来达到改善心脏功能的目的。心脏消耗的氧气全部都来源于肺,如果肺出了问题,就会导致心脏出现问题。心脏耗氧量约占人体耗氧量的20%,如果肺部出现病变,首先出现缺氧的就是心脏。长期缺氧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最终引起心脏病的发生。

      从肝肾精血同源到心肺气血相谐——论中医整体观下协同共治的养生智慧

      中医”肝肾同源,心肺同宗”的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人体脏腑协同共生的生命密码。肝肾通过精血互化维系先天之本,心肺依托宗气贯通实现气血交融,这种立体化的功能网络提示我们:健康维护当立足整体观,治疗调理需着协同性。

      广东·深圳
    • 0
    • 0
    • 0
    • 35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