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对天地万物的大统一公式的探求,从来没有停止过。
有时候看起来,并不遥远;
而更多的时候,那些数学天才,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
蹭一下韦神的热度,一个来自北大年轻教授。
轻松秒掉六个博士几个月都没有进展的项目,在网络火了。
好莱坞的大片剧情,也不外乎如此吧。
大致过程如下:
韦神,大名韦东奕。此时的他或许还不晓得,无意走红的自己,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
最近有网友爆料:自己用PS5做了个cluster(集群),来模拟部分产品的物理性能。
可随着模型越来越复杂,失真度也越来越高,结果总是和实际测试有较大的出入,拥有6个博士的研究团队足足搞了4个多月,未能解决。
一筹莫展之下,博士团队中一人说他有同学在北大,可以联系一下韦神试着请教下。
原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韦东奕不仅爽快答应了,而且一晚上就把结果发了过来。
团队一测试,实验数据匹配度99.8%。
六个博士一齐感叹:“太他妈超神了!”
团队想给韦神打钱,韦神只说了一句“太简单,没必要要钱”,拒绝了所有物质感谢。
最后无奈之下,6位博士只能用充值交通一卡通的方式聊表心意。
据了解,韦东奕的解题方法被称为独创的“韦方法”,速度奇快,在数学界,他被称为“韦神”。
哈佛大学曾给出一系列优待条件,甚至愿意为了韦东奕打破校规,只要韦东奕愿意到哈佛读书,可以直接免掉英语考试,都被韦东奕拒绝了。
以上的精彩事迹,刚刚发生过,真是令人震撼。
今天我们就趁着这个热度没有完全消退的时候,来谈一谈天地运行的大统一公式。
语不惊人死不休,既视感。
自古至今,尤其是中医界,传统文化的各种领域,比如《易》学体系,都在追求大统一公式。
在物理学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呼声,就是用一个大统一公式来描述四大类力的物理特征。
这个工作,应该是尚在进展中,也是在各种争论中。
理论归理论,理想归理想,反正不影响现在的日常,地球还好好地在运转着。
而中国的《易》学,显然就起点有点高,已经走得很远了。
在数千年前,就用《易》学体系在度量天地运行和社会运作的各种人事物的关系。
大则推演天地星辰;
小则推算社会日常之鸡毛蒜皮小事;
上至社稷兴衰存亡;
下至个人荣辱得失。
《易经》的理论的确可以推演天地人事,过去现在未来。
其基础就是阴阳四象八卦,化六十四卦,则是常用的体系。
这应该就是中国传统朴素的科学,对大统一公式的一种构建吧。
基本上对传统文化,有些了解的,很多观点认为阴阳五行也是大统一表达公式的一种。
首先,阴阳是必须的一个基础知识,不然整座数理体系都得崩塌。
同时,八卦应八方,其实八卦还要和九宫一起论。
那么,四象和五行也是需要一起论的。
五行的完备性,我们这里就简单地论述一下:
我是参照基点,也是观察基础点,A;
我生,B;
生我,C;
我克,D;
克我,E;
这就构成了五要素。
金木水火土是对世界上的五种物质化的大类和现象进行实体化,本质上就是一个自然语言的代数表达方式。
假定:
A为木,
则有:
B为火;
C为水;
D为土;
E为金。
上面这一个小片段,也是牵强地表达了五行的数学完备性。
其实还是不够的,五行中的五要素,各有阴阳大小。
所以,本质上需要凑够十数,才能够更加完备。
可以说:
太木,少火,太土,少金,太水,少木,太火,少土,太金,少水。
对应十天干,对应所有太过不及之年的一个周期。
也可以说:
阳木,阴木,阳火,阴火,阳土,阴土,阳金,阴金,阳水,阴水。
也是可以对应十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如果对传统中医体系有了解,五行五脏来描述人体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很完美体系,那就是六经体系。
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把人体弄清楚了,宇宙也就清楚。
天地数在实际的应用就是五运六气,五脏六腑,五音六律。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大纪论篇的相关内容是这样的。
黄帝问鬼臾区:
上下周纪,其有数乎?
鬼臾区曰: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
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
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
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
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天气运行,六期为一备,周天形象地描述了天气是把整个地球(人类生活的空间)包围起来;
地纪运行,五岁为一周,终地纪形象地描述了地气运行的年轮特征,或者说是螺旋式的周期规律。
天地的终极统一大统一公式是建立在五六之数上面的。
整个《易》学体系,也是建立在五六之数上面的。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是【易学】【河图洛书】体系等古代数象理体系之数的基础架构。
如果没有【天数】和【地数】做支撑,基本上中国古代的这些玄学体系的数算,甚至古代的数学架构都会倒塌。
天数地数对应河图数中的生数和成数,也叫做先天数。
说到这里,很多人以为本文给出一个大胆的大统一公式。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真的能够给出来,那就是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了。
这里,仅仅给出一点提示,和一点心得认知而已。
对有基础的人,也是一个不错的启发了。
对还没有入门的人,也可以以此理解这种多维度的数理入门思维方式。
如果感兴趣,可以翻一翻谦和既济的《龙图三变》相关文章看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