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养生社区 养生社区 关注:5 内容:430

    栀子豉汤过敏性哮喘案的思考可能是过度诠释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华夏中医人 > 养生社区 > 正文
    • 养生社区
    • 栀子豉汤过敏性哮喘案的思考可能是过度诠释

      汉方医学文选 2021-11-30 

      栀子豉汤过敏性哮喘案的思考可能是过度诠释

       

      纵览晋唐方书中,笔者隐约察觉,既往可能过度诠释了宋孝志先生那则闻名经方界的医案——栀子豉汤治疗哮喘案宋孝志栀子豉汤过敏性哮喘案再思考,或许此案的关键,在于豆豉的使用,而不关乎其他。
      栀子豉汤过敏性哮喘案的思考可能是过度诠释
      在晋唐方书中,以豆豉方治疗咳喘的记载,屡见不鲜,甚至一首仲景遗方亦是用豆豉治疗咳嗽。
      《张仲景方》治三十年咳大枣丸方:
      大枣(百枚,去核)  杏仁(百枚,熬)  豉(百二十枚)
      凡三物,豉、杏仁捣令相得,乃纳枣,捣令熟,和调丸如枣核一丸,含之,稍咽汁,日二,渐增之,常用良。(辑自《医心方•治咳嗽方第一》)
       
      在《肘后备急方》中,豆豉可治咳嗽的证据更为显明。
      《肘后》疗卒咳嗽方:
      釜月下土(一分)  豉(七分,熬)
      右二味,熬,捣,蜜丸如梧子大。米饮服十四丸,曾用有验。
      又方:饴糖(六分)  干姜(六分,末)  豉(一两)
      右三味,先以水二升,煮豉三两沸,去滓,纳饴糖消后,纳干姜末,分为三服。
       
      小品》治霍乱呕啘,气厥不得喘息,豉汤方。
      豉(一升)  半夏(一两,洗) 生姜(二两)  人参(一两) 
      柴胡(一两)  甘草(一两,炙)
      右六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温服七合,忌羊肉、饧、海藻、菘菜等。
       (辑自《外台秘要方•卷第六》)
       
      《集验》治中恶,心痛胸胁㽲痛,喘急汤方:
      桃东行枝白皮(一握)  真珠(一两,研)  栀子人(十四枚)  生姜(二两) 
      当归  桂心(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  香豉(五合)  吴茱萸(五合)
      右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真珠,分二服。忌如常法。
       (辑自《外台秘要方•卷第二十八》)
       
      《深师方》中近5首,用豆豉治疗咳喘的药方。
      《深师》疗五嗽方:
      特生礜石(一两,泥包,烧半日)  款冬花(一两)  (三百枚,捣千杵)  巴豆(十六枚,去皮、心,熬,别捣如脂)
      右四味,捣筛。蜜和服如大豆,米饮下二丸,不知稍增至四五丸。忌野猪肉、芦笋。(《古今录验》疗三十年咳)(辑自《外台秘要方•卷第九》)
       
      《深师》疗咳方:
      蜀椒(一合,汗,去目)  杏人(去皮、尖,半合,熬)  (半合)  款冬花(小半合)
      右四味捣,蜜和为丸。晚间不食,含一丸如弹丸大。含一丸则知效验,十年者五六日知,良。(辑自《外台秘要方•卷第九》)
       
      《深师》又疗三十年咳嗽上气,短气久冷,五脏客热,四肢烦疼,食饱则剧,时有发,甚不能行步,夜不得卧,多梦,香豉丸:
      香豉(四分,熬)  杏人(二分,去尖、皮、两人,熬)  紫菀(三分)  桂心(三分)  甘草(八分,炙)  干姜(二分)  细辛(三分)  吴茱萸(二分)
      右八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又疗三十年咳逆上气,咽喉如水鸡鸣,或唾脓血,师药不能疗者方:
      香豉(三升,熬)  蜀椒(一升,汗) 干姜(一斤)  猪肪(三斤)
      右三味,捣筛,内肪中,以水五升,合豉等物熟煎。每以二合服之,大效。
       
      《深师》疗咳逆,气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呕血,短气连年,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十八分)  紫菀(十二分)  杏人(八分,去尖、皮、两人者,熬)  香豉(十分,熬) 人参(二分)  甘草(三分,炙)  蜀椒(三分,汗)  天门冬(六分,去心) 
      干姜  桂心  干地黄(各三分)
      右十一味,捣筛,蜜和如弹丸。含稍稍咽汁,日四夜再,神良。忌海藻、菘菜、生葱、芜荑、鲤鱼。(辑自《外台秘要方•卷第九》)
       
      《名医别录》直接点出“豆豉”可以治疗“喘吸”。
      《名医别录》:豉,味苦,寒,无毒。主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吸,两脚疼冷。又杀六畜胎子诸毒。
       
      在《删繁》中,亦有豆豉治疗咳嗽的药方。
      《删繁》疗筋实极,则咳,咳则两胁下缩痛,痛甚则不可动转。橘皮通气汤方。
      橘皮(四两)  白术  石膏(碎,绵裹,各五两)  桂心  细辛  当归  茯苓(各三两)  香豉(一升,熬,别裹)
      右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为三服。忌桃李、雀肉、生葱、生菜、酢物。(出第八卷中)
      (辑自《外台秘要•卷第十六•筋实极方》)
       
      《龙门石窟药方》中,亦有一首含“豆豉”治疗咳嗽的药方。
      《龙门石窟药方》疗上气咳嗽腹满体肿方:积年上气者,杏人炒三升,去皮熬,末之,枣膏、豉等份合捣如弹丸,绵裹,常含咽汁。(南北朝·师道兴著;张金鼎,孔靖校注. 龙门石刻药方[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1.10)
      按:龙门此方,与仲景遗方大枣丸的组成一致,主治稍有不同。
       
      将以上材料汇集制表如下:
      晋唐方书豆豉治咳喘方汇总表

      序号

      方名

      出处

      组成

      主治病症

      1

      大枣丸

      《张仲景方》

      大枣(百枚,去核)  杏仁(百枚,熬)  豉(百二十枚)

      治三十年咳

      2

      《肘后方》

      釜月下土(一分)  豉(七分,熬)

      疗卒咳嗽

      3

      《肘后》

      饴糖(六分)  干姜(六分,末)  豉(一两)

      疗卒咳嗽

      4

      豉汤

      小品方

      豉(一升)  半夏(一两,洗)   生姜(二两)  人参(一两) 柴胡(一两)  甘草(一两,炙)

      治霍乱呕啘,气厥不得喘息

      5

      喘急方

      《集验》

      桃东行枝白皮(一握)  真珠(一两,研)  栀子人(十四枚)   生姜(二两)当归  桂心(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   香豉(五合)   吴茱萸(五合)

      治中恶,心痛胸胁㽲痛,喘急

      6

      疗五嗽方

      《深师》

      特生礜石(一两,泥包,烧半日)  款冬花(一两)  (三百枚,捣千杵)  巴豆(十六枚,去皮、心,熬,别捣如脂)

      7

      疗咳方

      《深师》

      蜀椒(一合,汗,去目)  杏人(去皮、尖,半合,熬)  豉(半合)  款冬花(小半合)

      8

      香豉丸

      《深师》

      香豉(四分,熬)  杏人(二分,去尖、皮、两人,熬)  紫菀(三分)  桂心(三分)   甘草(八分,炙)  干姜(二分)  细辛(三分)   吴茱萸(二分)

      三十年咳嗽上气,短气久冷……

      9

      《深师》

      香豉(三升,熬)  蜀椒(一升,汗)   干姜(一斤)  猪肪(三斤)

      疗三十年咳逆上气,咽喉如水鸡鸣,或唾脓血

      10

      款冬花丸

      《深师》

      款冬花(十八分)  紫菀(十二分)  杏人(八分,去尖、皮、两人者,熬)  香豉(十分,熬)  人参(二分)   甘草(三分,炙)  蜀椒(三分,汗)  天门冬(六分,去心)   干姜  桂心  干地黄(各三分)

      疗咳逆,气喘不息,不得眠,唾血呕血,短气连年

      11

      橘皮通气汤

      《删繁》

      橘皮(四两)  白术  石膏(碎,绵裹,各五两)  桂心  细辛  当归  茯苓(各三两)  香豉(一升,熬,别裹)

      疗筋实极,则咳,咳则两胁下缩痛,痛甚则不可动转

      12

      《龙门石窟药方》

      杏人炒三升,去皮熬,末之,枣膏、豉等份合捣如弹丸,绵裹,常含咽汁。

      疗上气咳嗽腹满体肿

       

      由上表可知:豆豉具有直接治疗咳喘的作用。宋孝志先生以栀子豉汤治疗哮喘的实例,冥冥之中与晋唐方书中豆豉的经验相合;或许宋孝志先生亦曾留意过晋唐方书中的这些含豆豉的咳喘药方。


      推而论之:过去对宋孝志先生这则栀子豉汤治疗哮喘案,可能不外是“过度诠释”。正如杨绛先生那句名言:“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太多。”


      当下的中医学人可能更多是“读书不多,但想太多”。

      有心人当时时自警之。

      评论:

      淡豆豉制作,炮制  古法制豆豉,古法制黑豆豉,是百度缺少的关键词

      不是单验方,很难说香豉在止咳方面的独到作用,从七情来考虑,究竟是相须还是相佐使呢?

      汉方医学文选

      (作者)

      《肘后》疗卒咳嗽方:釜月下土(一分)  豉(七分,熬)。此方中“釜月下土”并无治咳之效,能发治咳作用的,只有豆豉。

      古法制豉每多用麻黄紫苏辣蓼,今有炮制生产不得其法,故疗效多有不合。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