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查看作者
    •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我们经常会遇见一种人,所谓的专家,把自己手头的技艺搞得很神秘。

      其实,就是一定的理论体系加上言传身教,日积月累形成。

      这手艺是不是绝活?

      肯定是!

      这手艺是不是就很神秘?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说破了就没酒喝,其实诀窍也很简单,也许就是一句话就点破了。

      所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两句而已。

      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学术生活化,生活学术化,就非常的接地气。

      在中国古代,搞出来的仿生学建筑,纺织机,技术水平是非常高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天工开物》都是满满的科技感。

      古代是不是就把学术和生活分得很清楚呢?

      中国讲究天生天养,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老早就是一种科技生活化,和生活科技化的融合,非常接地气。

      再比如,今天要重点讲的就是: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这个话题。

      中医爱好者估计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医文化和老百姓的生活融合度很高。

      中国传统医学,并非高高在上的学者独有,而是老百姓都非常了解,甚至是很多应用情景都是分不清到底是医学还是生活。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有一个形容非常贴切:

      日用而不知。

      语出《周易·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用白话文解释就是:

      一阴一阳的矛盾对立和变化统一就是事物发展的“道”即规律性。

      继承这个“道”的是美善,而成就这个“道”的则是事物内在的固有本质。

      有仁爱之心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是“仁爱”,

      有智慧的人从这个“道”中发现的只有“智慧”,

      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运用此“道”却茫然不知,

      所以通达兼容的君子之”道”就更少为人所知了。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我们经常会遇见中国人说一个症状,尤其是南方人最爱说:最近上火了,咽喉痛,嘴巴很大,吃不了辣的。

      这个上火了,在现代医学是没有这种说法的,相应的症状就是:眼睛红肿,扁桃体发炎,咽喉痛等等。

      按照西医会分开很多症状,而中国老百姓会统称为上火。

      “上火”为中国民间俗语,又称“热气”,可以从中医理论解释,属于中医热证范畴。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即会上火。因此所谓的“火”是形容身体内某些热性的症状,而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证候,具体症状如眼睛红肿、口角糜烂、尿黄、牙痛、咽喉痛等。“上火”在干燥气候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更易发生。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中医还把上火分成实火和虚火。

      按照脏腑经络来分类,还有肝火,心火,肺火,心火,肾火等分类。

      十二经络皆可藏热,都可能产生郁热火气。

      中医的“火”和西医的“炎症”有一定的类同性,又不完全相同。

      那么中国人是如何处理这种上火症状的呢?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喝中药,各种凉茶,典型的代表就是二十四味大合剂,王某吉的原始配方就是类似二十四味凉茶的一个剂型,演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广东人还喜欢喝白粥,甚至为了增强清热泻火的效果,会在白粥里面放点盐巴。

      想象一下,一个亿万富豪,穿着人字拖,喝着泻火的盐白粥汤,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观,生活就是如此接地气。

      这不是因为贫穷,活生生就是生活的代价,养生。

      对了,顺便说一下,淡盐水能够有效地对抗新冠病毒,是德国科学家的实验室效果。

      中医生活化,在中国的风俗传统生活中,本来是非常有基础的,但是现代化的进程,会有一些思辨。

      中医文化漫谈:中医生活化,与生活中医化

      认为必须专业化,专家化,甚至是形式化,而对以人为本的核心会不断地受到抛弃和忽略。

      国之本,最后是老百姓的健康还是形式化地为了迎合西方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呢?

      其实不知道,但是有一定是非常肯定的。

      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是一种非常省钱的管理模式,也是老百姓的福气,不然的话,沉重的医疗成本,谁都受不了!

      广东·深圳
    • 0
    • 0
    • 0
    • 211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单栏布局 侧栏位置: